近日,笔者在平和县秀峰乡秀峰村美岭组见到一棵当地人称“椿王”的大香椿。“我们美岭这棵‘椿王’是从另一棵倒下的‘老椿王’根部长起来,它们共同见证我们秀峰游氏在此开基500多年的历史。”年逾八旬的当地村民游水晶如数家珍地向笔者介绍“椿王”的身世。
笔者现场看到,这棵长在路边的“椿王”,高20多米,树冠面积200多平方米,树干腰围超过3米。枝繁叶茂,特别是它的树枝似虬龙飞舞,造型非常好看(如图)。
游水晶回忆,在他还是年轻小伙子时,他可以抱拢这棵香椿。他还常爬到树上玩耍。六七十年过去,如今这棵香椿竟长到需要两个成年男子才能抱拢它。不过让他印象深刻的是另一棵“老椿王”,“当时,那棵‘老椿王’还在,比现在这棵‘椿王’大得多。树芯被虫蛀空了,小孩子可从中钻过去。”游水晶说,“现在这棵‘椿王’估计有100多岁了,若加上原先那棵‘老椿王’,算来应该有500年左右的时间,差不多涵盖了游氏在秀峰开基以来的历史。”
据游氏族谱记载,以打铁为生的游均政于明弘治年间,从永定一路颠沛流离,最后在平和秀峰站住脚跟,成为当地一世开基祖,世称“打铁公”。从“打铁公”算起正好是500年左右。而这些从中原迁徙而来的族群都有在村头村尾种树的习惯,寓意分蘖开枝,寄望子孙兴旺。在乡下,一些地方还有在春节摸椿的习俗,让小孩子摸椿树绕圈,祈求快快长高长大。
“这棵‘椿王’对我们来说是宝,它的芽梢经腌制,促消食,根可以医治滑精早泄。”游水晶说,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村头这棵“椿王”起到“药箱”的作用。
这棵“椿王”的更大价值是它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变迁。不管村庄如何变化,“椿王”的坐标始终不变。乡亲们始终对它守护有加。上世纪末,秀峰村进行新村建设,道路拓宽的同时,还要降低坡度,几度危及“椿王”的安全。后来,美岭的乡亲们自发筹资20多万元,在这棵“椿王”跟前围起两级护栏,修建一个微型的休闲公园,从此,“椿王”就成了村庄一道靓丽风景。“保护这些村头村尾老树,其实也是保护一个村庄的历史。”游水晶说。(黄水成 林泽霖 卢凌萱 黄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