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化,外卖餐盒、奶茶杯、牛奶盒、玻璃瓶、旧衣物等生活废弃物数量飞速增长。由于回收成本高,再利用附加值低,这些物品被称为低值可回收物。在厦门,这些低值可回收物走上了“逆袭”之路,通过精细化分类变废为宝。昨日,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曹国华做客市人民政府网,介绍厦门市低值可回收物回收体系建设情况。
据悉,为进一步提高垃圾分类实效,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厦门市紧紧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抓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四大环节”,探索建立“分类投放、统一清运、区域分拣、集中处理”的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循环模式和处置机制。
厦门已将低值可回收物分为五个品类,分别是废玻璃、陶瓷类、废塑料、废纸和废纺织衣物。在源头分类环节,引导居民从源头上做好低值可回收物的分类。在收集转运环节,由各区政府部门委托相关企业负责分类收运,低值可回收物桶内收集到的物品转运至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分拣,经过分拣后的各类可回收物再运往不同的回收企业进行处理。
据测算,厦门市其他垃圾中的低值可回收物占比达到20%-40%。目前,玻璃、陶瓷、织物已实现回收利用,这部分占8%;其他低值可回收物体系正在逐步配套完善。
曹国华透露,在低值可回收物体系建立过程当中,分拣是一个难题。下一步,厦门将进一步进行全链条建设,打造和构建全市低值可回收物收、运、处体系。目前,已有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主要以“人工+机械”分拣方式为主,分拣效率有限。根据市政府专题会议精神,海沧区将新建一座日分拣量达50吨的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主要分拣除玻璃、陶瓷、废纺织衣物以外的低值可回收物。这也将是全市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目前,项目正处于建设的前期工作,预计今年年底将完成建设。(记者彭怡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