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737万亩粮食作物耕作正当时 精准发力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辽宁日报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切实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耕备耕,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时期。

作为我省的农业大市,铁岭市统筹兼顾抓好春耕生产,将省委“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的要求细化实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在春耕备耕中,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黑土地保护耕作项目,推进深耕深翻和秸秆还田等耕作模式,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

737万亩粮食作物 耕作正当时

4月7日,在铁岭市昌图县老城镇胜利村的大田里,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正式开犁。

5台拖拉机牵引着免耕播种机轰鸣而过,一次性完成开沟、施肥、播种、覆土的工序。碎秸秆被翻滚上来的黑土覆盖,土黄色的耕地成片成片地变成黑色。

这个看起来很平常的春耕场景,细节里却隐藏着铁岭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

免耕播种是指在不翻地、不清理地表碎秸秆的情况下,直接进行播种的保护性耕作模式,既能通过秸秆还田增加黑土地的有机质,又能以免翻不起垄的方式增强土壤保墒抗旱能力。

昌图县位于我省最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有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经过多年的尝试,昌图县的种粮大户总结出以适时早播对抗春旱的春耕经验,并在全县进行推广。具体做法就是运用免耕播种技术适时进行早播,将玉米种子播种在土壤返浆期,利用返浆期的水分保障玉米顺利出苗。

对于免耕播种技术,昌图县阳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忠华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保护性耕作,相当于给土壤做个微创手术,开一个小口子把种子投放进去,就迅速把土壤合上。这样,在土壤失墒较快的春季就能做到不跑墒、出苗齐”。

今年春天,铁岭的气象条件非常适宜粮食生产。气温总体较高,在3月至5月发生春旱的可能性较小,出现倒春寒的可能性也不大。农田耕层土壤相对湿度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土壤墒情为近十年同期最佳。

气温高、底墒足,抢种早播正当时。清明节过后,在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铁岭市迅速掀起了春耕的热潮。

为做好抢墒早播的服务工作,铁岭市在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提前组织、提前动手,围绕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大型农机具的维修养护等春耕生产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做了扎实细致的准备工作。

为确保农资外运畅通,下摆到户无堵点,农业、工信、交通运输等部门靠前服务,提前了解运输企业和经营企业的需求,共协助办理省市两级通行证2000余张。全市检修农机具约1.8万台(套),其中大中型农机5691台,完全可以满足春耕生产需求。

“不种五月田,不插六月秧。”铁岭农业抢抓农时适时早播,不仅出现在集中连片的大田里,还出现在辽河流域的水稻主产区。

4月8日,在铁岭县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育苗基地里,近百名村民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据介绍,今年合作社流转水田超过1万亩。

目前,合作社正抓住气温适宜的有利时机,集中推进育苗工作,预计10天时间就能完成96栋大棚的工厂化育苗,一个月后将陆续开始插秧。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光景看春耕。

今年,铁岭市已经定下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39.6万公斤以上的工作目标。为确保开好头、起好步,铁岭市农业农村局成立了7个检查指导组,驻扎在农业生产一线,近距离了解生产需求,精准进行指导服务,督导护航春耕备耕。

4月9日,铁岭市就统筹兼顾抓好春耕生产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有力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密切监测农资供给动态,及早做好农资调运,加强天气监测预警,合理调剂调配作业机具,组织专家做好技术指导,引导农民抢墒早播。

精准发力确保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从4月8日的测墒结果看,目前我县大部墒情适宜。耕作层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为79%,其中5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61%,1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89%,20厘米土壤相对湿度为87%。”4月9日,昌图县气象局制作的春播专题气象信息2022年第三期,通过微信开始在当地农民之间转发。

从看天种地,到看数据种地,铁岭农民增产增收的手段越来越多,底气越来越足。

昌图县丰满源农业联合社今年流转土地2000亩,较上年有明显增加。被问及原因,联合社理事长吴艳良坦言,在全镇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每一块耕地都是“旱能浇、涝能排”的稳产田、高产田,而且便于机械化作业。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新品种推广专业合作社,今年流转了2.2万亩土地。2.2万亩有多大?换算成标准足球场差不多得有2000个,按每天1000亩的速度播种也需要22天的时间才能种完,但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不愁忙不过来。

给他底气的是各种先进的机械设备,其中包括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驾驶系统。

赵玉国说,以前种地都是让有经验的驾驶员播种,但面积太大,作业时难免会出现接茬不精准、种孔不对位、播行存在误差等问题。去年引进了北斗导航定位的无人驾驶系统后,这种顾虑再也没有了。驾驶室内安装了无人驾驶系统后,拖拉机完全按照电脑程序设定好的线路行驶,几乎没有误差。

全国人大代表吴艳良敢种,全国十佳农民赵玉国敢包,底气来源于自身出色的生产经营能力,也来源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的政策。

去冬今春,铁岭市主动对标“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中有升”的工作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强化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

在耕地保护上,严守红线保粮田,确保耕地主要用于粮油菜和饲草料等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全部用来种粮食。

在耕地质量建设上,持续推进三项重点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80万亩以上,实施高效节水灌溉3.8万亩;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70万亩;以不翻耕土地,地表有秸秆或根茬覆盖为基本特征,实施保护性耕作188万亩。

在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上,铁岭市全力推进与省农科院的院地合作,全力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和基层农技推广等项目,全力推进农业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落地生根,全年目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2个以上,引进推广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新技术10项以上,培养高素质农民900人以上。

在种源技术攻关上,铁岭市围绕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强新品种研发和推广,做好种业市场监管工作,做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畜禽遗传资源普查等工作,制定了市农科院全年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0个以上,抓好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的工作目标。

今年春耕,为提升全市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铁岭市农业农村局印发了《2022年全市春季农作物种子监管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编印了《铁岭市优良品种推介名录》,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种子生产经营企业、经营门店进行全面排查。

科技助力春耕生产,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铁岭市各地各部门精准发力,围绕耕地、种子、农机等粮食生产要素做了大量基础工作,秋收时,在合作社的晒场上,在家庭农场的粮仓里,这些努力就会转化为产量、质量和效益。

确保完成2.4万亩大豆扩种任务

大豆玉米种植效益的“剪刀差”,在铁岭地区非常明显,每亩相差100元以上。

这个“剪刀差”的出现,有大豆的因素,“单产低、效益差、轮作倒茬麻烦”,农民不愿种;也有玉米的因素,“补贴多、效益好、省心省力”,农民抢着种。

扩种大豆,从缩小这个“剪刀差”开始,铁岭市迅速行动。

今年1月12日,省农业农村厅到铁岭召开大豆产业发展座谈会,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的精神。会后,铁岭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入大豆生产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调研,算经济账、算农民的收益账,与农民一起研究解决困难的方法。

为有效破解玉米大豆争地难题,确保完成2.4万亩大豆扩种任务,铁岭市围绕增加补贴、提高产量、培育龙头、加快农机配套,推出了一系列缩小“剪刀差”的举措。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及时调整大豆生产者补贴,落实耕地轮作补贴;将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向发展大豆间作种植倾斜,重点建设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大豆绿色生产示范区;组织大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承担扩种任务,并整合政策,向承担扩种任务的经营主体倾斜;加强与省市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交流合作,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快农机配套,提高大豆种收的机械化水平;鼓励具备种子研发能力的大豆制种企业增加科技储备和科研投入。

各县(市)区也千方百计支持大豆扩种,或对现有项目进行整合,或提高大豆规模种植补贴额度,或出台专门的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地缩小大豆与玉米的种植效益差。

为确保每一亩大豆扩种面积都分解到乡镇、村屯,落实到户、落实到具体地块,铁岭市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还深入田间地头查看核实,与创建千亩大豆种植示范点的合作社进行对接。

4月9日,记者从铁岭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目前,铁岭市已落实大豆扩种面积2.95万亩,较扩种任务增加0.55万亩;已落实4个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千亩方”,5个大豆清种“千亩方”。其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千亩方”完全按照省市专家指导意见,落实2∶4、4∶4和4∶6三套种植模式。

为确保高质量完成大豆扩种任务,铁岭市委主要领导还明确提出,扩种大豆不仅要确保播种面积,还要制定亩产标准等可考核的指标,要用扩种的实际成效说话。

在4月9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铁岭市再一次明确,要加大力度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加快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确保完成大豆扩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