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相关资料图)
教授的豁达成就了 一位遗传学大家
⊙唐宝民 文/供图
曾溢滔
曾溢滔是著名医学遗传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人类遗传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是我国基因诊断研究和胚胎工程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曾溢滔之所以能取得这样大的成就,和少年时代遇到的一位恩师有很大关系,这位恩师,就是唐维六教授。
早在少年时代,曾溢滔就对培育作物新品种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相继就读于初级农技学校和仲恺高级农技学校,一心想成为一名农艺师。但有一件事使他走上了生物科学研究的道路:“那是1956年初。那年,曾溢滔在仲恺农校桑蚕专业读二年级。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使他解读了华南农学院蚕桑系杨邦泽和唐维六教授有关培育家蚕品种的论文,钦佩之余思考再三,总觉得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凭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他竟然斗胆给两位教授写了一封信,除了表达敬佩之情外,还对两位教授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想法。
信发出去以后,曾溢滔就把这件事忘在了脑后。令他想不到的是:“没过几天,唐维六教授竟坐车换船,花了两个多小时,按图索骥找到仲恺农校。科学家惜才的真诚举动令少年曾溢滔激动不已。唐教授有问,曾溢滔必答。教授问得细,曾溢滔答得详。最后,唐教授说:‘往后在礼拜天,你就到我家来学习吧!’”
从此以后,曾溢滔和唐维六教授建立了非同寻常的师生关系,唐维六教授诲人不倦地给曾毅涛以指导和点拨,曾溢滔的学科视野逐渐开阔了,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久之后,在青岛召开了全国遗传学座谈会,谈家桢教授的发言引起了轰动。曾溢滔十分钦佩谈家桢教授的博学和人格魅力,产生了揭示遗传奥秘的激情,萌发了到复旦大学拜谈家桢为师、跟从谈家桢学习的愿望。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曾溢滔想要实现这个愿望是十分困难的。万般无奈之下,他居然给恩师唐维六教授写了一封求助信,请求唐维六教授帮助自己实现这一愿望。
“这当然令唐教授惊愕,他本想将曾溢滔收到自己的门下,将这块聪慧的生命科学好料亲手雕琢成才,岂料志存高远的年轻人已想远走高飞了。”但唐维六教授是一个胸怀宽广的人,对于曾溢滔,他虽然十分不舍,但还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毅然提笔给时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的谈家桢教授写了一封推荐信。最终,曾溢滔如愿以偿进入到复旦大学生物系学习。
唐维六教授是一个襟怀坦白、心胸宽广的人,对于少年学子的“冒犯”,他没有勃然大怒,而是欣喜地赶到这位少年身边,表示要帮助少年学习科学知识;在少年要远走高飞之际,他也给予理解和支持,并热情推荐。这种心胸豁达的为人处世风范,让我们看到了老教授提携后生的优秀品格,也因此造就了一位中国遗传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