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滚动:41岁工人无偿献血258次,称只是想做点帮助别人的实事

潇湘晨报

原标题:河南一男子21年献血258次,当事人:最多每年献血24次,就想做点实事帮助别人


(相关资料图)

近日,河南漯河一名混凝土搅拌站的普通工人王占斌21年来献血258次引发关注。3月6日,王占斌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对于他献血的行为,家里人也支持他,从2001年至今,他已经献血258次,其中大部分是献成分血。在2017年至2019年三年间,他每年都献血24次,这也是一个人一年最多可献血的次数。说到第一次献血,王占斌表示,农村出生的他从小没见过献血车,在服役期间第一次看到献血车上写着“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他知道这是在做好事,就去献血了。后来,他坚持献血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想做点实事帮助别人。”

6日下午,说到第一次献血,王占斌说,2001年,他还在漯河市某部队服役,有一次他和战友们一起上街清扫积雪时,看到路边有一辆无偿献血车,“我从小在农村长大,没有见过无偿献血车,当时看见车身写着‘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觉得是在做好事,就上去献了400毫升。”

后来,王占斌逐渐了解了更多的献血知识,并成了漯河血站的“常客”,只要献血间隔期一到,他就去参加无偿献血,不管是在部队当兵,还是在混凝土搅拌站当一名普通工人。“咱也没有多大的力量,就是想做点实事帮助别人。”

2014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占斌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急需稀有血型熊猫血的求助帖,就将其转发到了朋友圈,其几位朋友刚好是“熊猫血”(Rh阴性血),他就组织了一次集体献血。经过此事,王占斌虽然自己不是稀有血型,但他能体会这一群体用血不易,产生了组建稀有血型志愿献血群的想法,“毕竟人多力量大,如果有人需要帮助,我们能帮也可以帮一把。”

王占斌告诉北青报记者,最开始志愿者群只有8个人,随着志愿者群壮大,曾有一些“熊猫血”人员进群,但并未参与献血。后来,他定下规矩,只接受稀有血型且献过血的人进群。目前,志愿者群成员已增至248人。

王占斌称,群中的志愿者以漯河本地人为主,包括当地血站的工作人员,还有一些漯河周边城市的志愿者。当血站工作人员接到急需“熊猫血”的求助,就会发至该群,群友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和地理位置自愿选择献血,帮助危机患者渡过难关。为了不错过这些求助信息,他自己的手机也会保持24小时开机。

在20多年的献血经历中,王占斌经历过很多难忘的瞬间。2018年5月,一位产妇到了预产期,入院待产查过血型后才发现自己是“熊猫血”。生产过程中需要输血,然而医生告诉产妇,医院并没有储备这种血型的血。就在产妇及其家人一筹莫展时,医院的护士向她推荐了王占斌。得知产妇急需用血的消息后,王占斌马上在志愿者群里发布了信息,最后,血型合适的志愿者专程从郑州驱车赶往漯河献血。有了备用血,产妇也安心顺利分娩了。

王占斌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献血最频繁的阶段还是在几年前,2017至2019年三年间,他每年都献了24次血,“献成分血时间间隔最低是14天,全年不超过24次。”对于他献血的行为,家里人也很支持。但他如今已年过40,近些年,随着搅拌站的工作强度增大,他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献血的次数相比之前已经有所减少。

据全国电子无偿献血证显示,王占斌个人累计献血次数已达258次,其中大部分是献成分血,总献血量达67600毫升。王占斌解释,其实这个数字应该还要更高一些,因为献血分为献全血和献成分血,在献血系统中,成分血一个单位以200毫升计数,但其实每次采血时会采集200毫升成分血和200毫升血浆,而系统中不会体现血浆的数量。如果加上血浆,他的总献血量可达到10万毫升左右。

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