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文汇报
上海自然博物馆带来的《谁是我的眼》。
诸葛亮的疑惑、卧薪尝“氮”、西游之“真空”降妖记……仅看这些名字,就足以调起人们观看的胃口。今天,由市科委主办的2023年上海市科学实验展演汇演活动在宝山区智慧湾科创园举行,26组参赛项目进行终极PK,看谁才是当下科学实验界有料、有趣、有颜值的最强担当。
(相关资料图)
根据大赛规则,展演汇演决赛由6分钟自选实验展示和评委问答组成。自选实验限定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相关的实验,内容需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或传授科学方法,实验现象明显,同时兼具创新性、趣味性与安全性。而评委的随机提问,主要考核选手的科学素养和应变能力。大赛设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奖金得到上海奥奇科技发展基金会捐赠资助,最高一等奖奖金15000元。最终,上海天文馆的《超级盾》和《‘导’亦有道》包揽了比赛的一等奖。
谁说科学实验表演是年轻人的专利,今天的舞台上就有一位68岁的“老伯伯”前来“踢馆”。老当益壮的他凭借自己动手制作的“微生物处理废水”道具和风趣幽默的表演,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68岁的殷志国登上科学实验舞台。
老伯伯名叫殷志国,是上海电气的退休员工,从2016年他开始参加各种科创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接近70岁的老年科创队伍。2017年他们为腿脚不便老人制作的提供便利服务机器人获得科创大赛创客组一等奖,2018年他们研发的服务机器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专家的点评中,殷老的表演自然生动,回答问题也娓娓道来,没有紧张感。原来,这一份“淡定”是得到了社区居民的“指点”,殷志国告诉记者,在参加大赛前,他已经在家所在的奉贤区奉浦街道社区里表演了好多次,得到了居民的一致点赞才敢站上舞台。
加勒比海盗也可以改造成科学实验?上海自然博物馆带来的《谁是我的眼》就是从迪士尼乐园的加勒比海盗表演中获得的灵感,为帮助斯帕罗船长寻找适合的义眼,水手们将目光从投向鹦鹉螺、章鱼、猫、老鹰,最终选中了3D人工眼球。
这个表演最大的特点就是道具多,每讲一种动物,选手们就会拿出一样道具。实验道具都是自博馆工作人员自制的,如何用身边道具精准表现各种动物的眼球,非常考验选手的想象力。比如,猫眼能在夜间发光,是由于它眼球中的明毯区,如何把这一点表现出来呢?自博馆参赛选手刘聪、吴悦琦、张佩瑶想了很久,终于想到在电热扇扇盖里铺一层锡纸的点子。
道具做好了,可是还不够酷炫,直到比赛前的最后一天,他们还在改进道具。“我们是所有参赛组中最晚走,最早来的。”三位选手说。上台前,他们又在锡纸上加了一层镭射纸,让这个扇盖在舞台上达到了闪耀的效果。
据了解,本届大赛初赛吸引40多组选手报名,进入决赛圈的科学实验展演项目,从参赛人员到题材范围都体现了跨界融合新特点。有来自各大高校的学生,有来自科研院所、科普基地的科技工作者,还有来自企事业单位的科普爱好者等等。带来《振动改变生活》的就是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实践站的同学,他们大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因为喜欢做实验,他们就报名参加了比赛,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就进入了决赛。
作者:沈湫莎
图片:主办方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