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打投诉电话、去银行“闹事”:提前还贷的人能有多拼?
使出了洪荒之力
(资料图)
拨出第78通投诉电话后,终于传来语音接通的声音,周春晓有些激动,跑出办公室平复内心。
因为这通电话,或许意味着可以省出上千元的利息。
今年2月初,周春晓不断在社交媒体中刷到提前还贷的信息,她忍不住算了一笔账,才惊觉自己已经付出了太多利息。
2017年,她在郑州买下这套房子,首付31万,贷款73万,利率4.4%,每个月“3000多元的房贷,2000多元都是利息”。
去年下半年,理财也把“赚的都吐出来了”,她下定决心提前还贷,准备先还33万,能抵消15年的月供负担。
去年末和今年初,提前还贷成为热词,但对不少人而言,要成功还款似乎并不容易。
“额度不够、需要排队、需要线下申请……”银行的回应让人找不出破绽。
层层障碍下,还款日期一拖再拖,甚至要等好几个月。
最先变复杂的是还款方式。
广州的崔月在去年7月发现,工商银行App的线上还款通道悄无声息地关闭了。
她打给银行客服,对方告诉她,提前还贷需要去线下银行申请办理,还必须是星期二。
有的银行,即使保留着线上还贷通道,也需要像挂医院的专家号一样,每天定时抢预约名额。
刚开始,西安的木槿,还不知道名额会每天定点刷新,她反复打开页面,每次都被提示约满。
打电话问建设银行,客服告诉她,可以试试零点去预约,这样几率大些。
▲
2023年2月,广东惠州,多家银行关闭移动端提前还贷,市民线下申请还款。图/视觉中国
木槿打算置换房子,已经看好了想买的,这种不确定让她觉得忧愁,既烦心多交利息,又怕影响房子交易。随后几天,她在午夜零点、早晨九点蹲点抢名额,就像疫情时代抢菜一样,最终都一无所获。后来她才踩准时间点,每天下午两点,银行App才更新一天的名额。
线上失效,只能线下办理。今年1月,北京的时雨第二次提前还贷。走进农业银行,还是同一个狭窄的门厅,但相比她一年前提前还贷,人多了不少。有人和时雨前后脚来办理,保安大哥一边动作熟练地帮忙接待,指导一下如何填写,一边嘀咕:“又是来提前还贷的。”时雨前边,已经有400多号客户申请了提前还贷,她能做的只有等待。就在她填表的几分钟里,银行又涌进来五六拨要求提前还贷的人。
人多了,还贷的限制也多了。提前还贷通常有两种:缩短年限,或是降低月供。去年初,武汉的蒲萱为了选择缩短年限,只能去支行重走申请流程。“连收入证明都要重新开具重新审核。我觉得这就是人为制造障碍。”后果是,蒲萱多花了5个月,多承担了3万多利息。
早一天还上贷款,就意味着节省一天的利息。决意提前还贷的人们,开始和时间赛跑。
和银行的所有洽淡都失效,有人选择把音量放大。深圳的夏芳用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式,去银行“闹”。她遵循先礼后兵的原则,闹之前,先用了一种理性的方法。那是去年10月底,她按照合同规定,提前一个月申请还贷,结果被拒。接着,她连打了好几个电话投诉,农业银行最后说,可以去线下申请,会按照合同,在一个月以后划款。
对方还嘱咐她,一定要在12月1日前,把约90万还贷的钱存入卡里。90万不是小数目,辗转腾挪半天,才凑齐这笔现金,但最后,她失望了。
她发现,到了约定时间,银行却没有提前扣款。那几天她急得天天看账户余额。一天下午,她正在工作,突然接到银行打来的电话,告诉她三个月以后才能还款。为此花费的时间和心力达到临界值,她决定立刻动身前往银行,“我一天都等不了了”。
怕去晚了银行下班,她跑了一路,路上脑子里也飞速构思着,这次不能再太客气,语气要激动一点,甚至想好了必要时可以装作晕倒。最后,她用了最“笨”也是最直接的办法——到了银行,看见一个办公室,她就直接走进去,开口就问:“请问一下你们的领导在哪里?”
后来她才知道,她撞见的是银行的行长。对方问她:“是不是要卖房?”她临时编了个谎言,说她自己确实着急卖房,并且“还贷的钱也是借的”。
回忆整个过程,快50岁的夏芳觉得,虽然她平时是个温和的人,但在那时,她觉得自己有必要装一把情绪激动,这种“伪装”,加快了问题的解决。最终,这位领导当着她的面,打电话申请,大约10天后,她还上了贷款。
为了早一天还上贷款,投诉是使用得最多的办法。社交平台上,不少人分享通过投诉还贷成功的经验。其他还贷受阻的人,也把希望寄托在拨通某个号码上。通常,经验帖里,中国银保监会的投诉电话“12378”出现频率最高。
周春晓觉得自己运气不错,她看过不少提前还贷的分享贴,对比起那些要打100多通电话才接通12378的人,她已经算幸运了。投诉后,农行的回电很快就拨了过来,但仍然是让她“再等待一个月”。
打通12378,只是第一关,意味着银行最后会同意提前还贷。但什么时候还,怎么还,还是未知数。
杭州的刘溪就是如此。没能如约等来扣款,她气坏了,在电话里“威胁”客服,每隔十分钟她会查看一次是否扣款,如果没有,她就继续打电话询问,直到还上为止。10分钟后,刘溪收到了扣款成功的信息。
杭州的杜鹃,去年12月预约还贷,排队到今年5月,她打电话投诉,对方称“会按照顺序给投诉客户打电话反馈”。杜鹃问:“你们投诉客户多吗?”“数也数不清。”这句回复让杜鹃“印象相当深刻”。
对银行而言,房贷是一种“优质资产”。当提前还贷的浪潮一波又一波涌来,银行也体验到了不安全感,还款人和银行的矛盾产生了。
不久前,《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他分析,从银行利益角度看,购房者的贷款审批通过,意味着银行已经在这笔资金上做出了长时间(例如20年-30年)的安排。借款人突然决定提前还贷,银行需要重新找新的项目把资金投出去。在这期间,银行损失了原本的贷款利息收入。所以,银行会控制提前还贷节奏。
为了降低利率,还有人想过更冒险的方式,以贷还贷。办理利息更低的贷款,贷出的钱用来提前还房贷,利用利率差,省下一笔利息。
何倩今年25岁,广州的房子,是她大学毕业那年,家里帮忙买的房子。去年开始,她发现房贷也好,普通的消费贷、信用贷也好,所有利率都在下降。再对比自己房贷的利率,超过5%,她坐不住了。
想到自己名下有公司,何倩考虑起了用经营贷置换房贷。她翻出几年前添加的自称某行信贷部职员的微信,对方让她前往位于广州CBD的一家门店咨询。一到门口,眼前的“xxx贷款公司”让她心里打鼓了。
工作人员推荐完贷款方案,还没等她同意,就拿来一份协议,“服务费3%-4%,能省下几十万”。何倩有些眩晕,才知道经营贷的前提是,得付出总贷款80万3%-4%的服务费,一下得再花出去24-32万,知道这个数字后,她彻底打消了念头。
▲
何倩在银行办理提前还贷时,拍下的转贷风险提示。图/受访者提供
增加一份安全感
几年前,即使高利率入场站岗,许多年轻人依然牢记那些口口相传的社会经验:“房贷是普通人唯一一次能从银行撬动的最低利率”“贷款时间一定越长越好”“房价涨幅会盖过利息”。
但最近一两年,这些经验似乎行不通了。
今年,多地下调了首套房的贷款利率,部分城市首套住房贷款利率已降至4%以下。截至目前,包括郑州、福州、厦门在内的多个城市,首套房贷利率已下调至3.8%。
利率下降,让不少几年前高位买房的人,格外察觉到自己成了“冤大头”,面对自己动辄5%甚至6%的利率,更觉得利息还到心痛。许多人一算才发现,利息几乎是本金的一倍,“等于给银行打工”。他们不再信奉加杠杆,而希望努力将风险和负担缩到更小。而减少利息,是提前还贷最直观的好处。
周春晓很后悔,没有更早一点提前还贷。她已经还了快六年,还掉的近30万里,只有8万是本金。因为她所在的公司没有公积金,买房时只能走商贷,周春晓算过,只要这两年结清贷款,“就省了30多万,省出房子的首付”。
对打定主意提前还贷的人而言,计算已经开始了,时间越延长,就意味着不该付出的利息越多。
刘溪原本和广发银行约好,最晚2月16日前扣款,她提前把一笔钱从理财里匀出,存入了还贷的银行卡。等到了2月17日,她发现银行还没有扣款,后来她才知道,银行临时增加了审批流程,需要再等一周。“我房贷利率5%左右,理财年化3.8%,一来一回,再乘以50万,你算算,我一周亏了多少钱?”她对还款日一再延期难以接受,“为什么银行的延期,需要我来承担利息?”
人们对利息支出变得更敏感,还在于不再坚信房价涨幅能覆盖房贷利息。何倩的房子位于广州郊区,2018年买房时,正值一轮涨价,买在2.5万左右一平。去年底,她接到中介电话,问卖不卖房,她才知道,现在的行情跌到了一万七八一平。“(房子)跌了大概30万,现在想的,只是还能不能回到之前的价格。”她还听说过更夸张的故事,属于广州都市圈城市的清远,到广州乘高铁最快只需要12分钟,几年前涨到上万的房价,现在直接腰斩,“有人卖房的钱还不够还银行里剩下的贷款”。
还有一些数字不断挑拨着还贷人的神经。理财利率跑不过房贷利率,也推动许多人动念头提前还贷。前几年,周春晓也理财。她买基金、定期,行情好的时候,最多的一笔赚过四五万,“但去年全部吐出来了”。
王信这次准备把剩下的几十万贷款一次还清,这是他和妻子好几年的积蓄,“都是血汗钱”。去年下半年,妻子购买的基金和定期理财都出现了亏损,具体亏了多少,王信默契地没有过问,但理财不亏的话,“可能提前还贷的想法不会这么快冒出来”。
各种利率比较下,反映的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
李华还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心态:“那会儿是不顾一切想上车,房贷是收入的一半,依然觉得充满希望,总觉得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而这几年,他渐渐感到安全感越发稀薄。身边创业的朋友忧心客户不再续约;事业编的朋友工资还会下降,而在互联网行业的他,这几年见证了太多同事被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