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杭州姑娘收到闺蜜做的结婚礼物:太惊艳!这份心意“价值连城”

北青网

你收过最特别最珍贵的结婚礼物是什么?

对于杭州萧山姑娘小李来说,一定是闺蜜亲手做的“凤冠霞帔”了。


【资料图】

一针一线、一珠一结,闺蜜历时50天,“密密缝”出来了这份独一无二的心意。

虽然婚礼过去了三个月,但这个礼物一直被她珍藏着。而闺蜜小丹的这份友谊,也被小李深深记在了心里。

有这样的闺蜜,谁不羡慕呢?

作为当事人的小丹却不好意思起来,“当时很单纯地想给她的婚礼‘锦上添花’,没想到过程还挺难的。不过看到成果,还蛮有成就感,就这样学到了一项非遗技艺。最主要的还是倾注了自己的祝福,希望姐妹能幸福圆满,永远开心。”

2月19日,记者联系上了这对闺蜜。

亲手做一顶婚冠,陪她出嫁

小丹和小李都是萧山人,都是1995年5月出生。

两个人相识在本地论坛,相处不过2年。“我们聊了一个月就线下见面了,很投缘,甚至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小丹从事外贸行业,小李是美术老师,两个人不常见面,但每天聊天。

小丹很宅,不爱出门,能有一个无话不聊的闺蜜,她很开心,“我很喜欢她。”

小李的婚期,也是最早通知小丹的。作为姐妹,小丹自然替她高兴,很多细碎的事情,小李也会征求小丹的意见。

小李的出门服是一套传统端庄的汉服,但是没有合适的头饰作为搭配。

本身就喜欢传统手工艺品的小丹,帮忙在网上找了起来。贵气袭人的凤冠,环佩玎珰的流苏发簪……各种款式、各种造型让人眼花缭乱。

“刷了很多视频,一眼就相中了一款绒花婚冠,觉得很美。小李也很喜欢。不过市场上卖的不是不够好看,就是价格很高。当时也没多想,就觉得要让小李漂漂亮亮地出嫁,所以我决定给她做一顶婚冠。”

上一次做手工,还是大学,而且只是一个簪子。

一整顶婚冠,工程量浩大。加上小丹毫无美术基础,其实不容易,但“海口已经夸下了,硬着头皮也要做呀。”

每天四小时,耗时50天,

这过程就像解数学题

绒花主要由蚕丝、黄铜丝、白银拉丝等材料制成,颜色鲜艳且形象逼真。传统的绒花制作技艺需要经历分线、排绒、梳绒、拴铜、裁绒条、搓绒、打尖、熨平、修剪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手工完成,对于制作者的能力水平和经验要求极高。

零基础的小丹没有立马动手操作。

她先自学。在网上搜索了绒花的制作工艺和制作视频,大致了解了制作绒花头饰的工序和所需工具、材料,反复研究一些资深绒花制作者的制作视频和图文示意图。

光光底座设计,就花了她一周时间。“我不专业,就在脑子里想想,一边上网借鉴大师的设计,一边焦虑到睡不着觉。”

所有的材料都是她在网上买的。“没有完整的设计稿,我经常是想到什么就买什么,时常缺东少西。”材料也非常零碎,就连小珠子,规格就有好几种。

正式动手之前,为了确保制作工序谙熟于心,每个分解视频,小丹至少得反复看上三四遍。

“每一个流程都很难很烦,每一个步骤我做得都很揪心,全是手上的功夫。”

比如拴铜。将20多根绒线拴在1根铜丝上,每根铜丝直径仅为2-3.5mm。除了集中精神之外,还特别费眼睛。铜丝太细,很容易滑出手中。为了增大手指与铜丝之间的摩擦力,每次拴铜前,小丹都会在手上抹上滑石粉。拴铜时,她需要握住铜丝两端往反方向用力一拧,绒条才能成功“拴上”铜丝。多次重复操作后,双手难以避免地干燥发痛,时不时还会脱皮。

再比如绒花。婚冠前方的三朵绒花,她用了10小时。“买回来的绒线都缠是在一起的,我需要一点一点地将线分开,再缠在一根棍状物体上,手指稍微粗糙些,就会勾丝,前面的就都白做了。”

从设计到制作,小丹是从去年国庆节开始的,等到正式完工,差不多花了50天。

工作日下班回来,每天4小时的制作雷打不动。周末更是从下午4点开始制作,一直到凌晨。

“有时返工,有时少材料。很耽误时间。但是做起来又停不下来,深夜常常要打起精神来,不然做到一半绒很容易散开。但很有乐趣。这种感觉就像在做数学题,攻克一关关难题,当沉浸其中的时候,也不觉得那么辛苦了。”小丹说。

在小李婚前一周,小丹将婚冠交到了小李的手上,同时送出来的还有她做的一对发簪和一把婚扇。

材料费不过几百,

但这份心意价值连城

小李兴奋地将婚冠举高,在头上比划着,还拿到妈妈面前炫耀。

看到她这么爱不释手,小丹才真正轻松下来。“其实做到一半的时候,我很忐忑的,第一次做也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如果不好的话岂不是拿不出手还吹牛了。”幸好,真正完成之后,她也有满满的成就感。“婚冠上‘开’出一朵朵逼真的绒花。”

小丹算了算,这一顶婚冠的材料费不过几百元,但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就是我想象中最美的凤冠霞帔,无可比拟。”小李说,这是她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是无价的。

近年来,随着汉服文化的兴起,越来越多传统的手工艺品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美得妙不可言。

但是真正能手工做出来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小丹说,自己并非一个勤快之人,也不会将爱好发展成谋生的工具。这次的制作确实花费了她很多心血。

“大家看到的美,背后倾注的是很多人力和精力。绒花制作技艺,还是江苏省南京市传统技艺,入选江苏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这次也让我真正意识到,想要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是有多不容易。”

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 杨茜,相关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