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最强大脑》第十季的播出,“水哥”王昱珩又火了。
1980年出生的他,今年已经43岁,看上去却比8年前第一次登上《最强大脑》舞台时还要年轻。
人明显瘦了,气质也变好了,整个人精致了不少。
(资料图)
●王昱珩
话题#水哥变帅了#很快冲上热搜,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破亿。
不少网友惊叹,以前的水哥拥有高智商,现在的水哥是颜值与智商并存。
网友们热情询问“为什么会越活越年轻”,王昱珩很真诚地回应,除了妆造,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健身。
体脂率低了,身体内部更趋于健康,精神状态也会变得更好。
与8年前相比,王昱珩谈吐间多了几分文雅、少了几分戾气,说话的时候常常面带微笑,有着源自心底的自信和稳重。
这些年,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作为《最强大脑》曾经的神级选手,王昱珩一度被其他选手称为“撼山易,撼水哥难”。
2015年1月,王昱珩第一次出现在《最强大脑》的赛场,出场的时候肩扛鹦鹉、不苟言笑,起初并没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毕竟,节目中的能人太多了,很难靠个人形象获得关注,重要的还是实力。
但很快,一场“微观辨水”,让王昱珩一战成名。
面对520杯同质、同量、同源的水,他上演“鬼才之眼”,仅用300秒就找到了目标水杯,看得评委和观众目瞪口呆。
一时间,王昱珩走红网络,也由此获得了“水哥”的称号。
●王昱珩“微观辨水”
之后,王昱珩又在中日对抗赛中,以一场“扇面识别”比赛,完胜“能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10万位”的日本记忆大师原口证。
●原口证
赛后,王昱珩的一段话更是暗藏玄机:
“如果这是30万把扇子的话,可能更适合我。我以前看过一把扇子全是文字,合上以后是一片空白……”
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理解他的意思,只觉得他很嚣张、很狂妄。
然而,当联想到比赛场地在南京、现场有日本选手时,这才明白他话中的深意。
有网友在微博中写道:
“有一只折扇叫历史,这只折扇上写满了30万华人的名字,可日本人却想把它折叠起来,使它变成一片空白……”
王昱珩转发了这条微博,并评论道:
“我在场上说曾经有一把满是字的扇子时,几度忍住……不曾想竟有人听懂,内心良久都不能平静。”
王昱珩的话让很多人肃然起敬,是震撼,更是感动。
如果说,人们此前是被他的“鬼才之眼”所惊艳,那么此后,更多人是被他的灵魂深深折服。
是的,历史不该被遗忘,比智商更重要的,是人品和三观。
凭借一次次出色的表现,王昱珩的名气越来越大,他的能力也受到了警方的关注。
2015年12月,某地警方找到王昱珩,希望他能协助侦查一起肇事逃逸案。
案子发生在8个月前,由于事发夜间,且沿途均是民用监控,录制下来的画面清晰度极低,这让案子陷入了僵局。
王昱珩欣然同意,他将沿途所有监控调出,一一核查,在成百上千幅画面中寻找蛛丝马迹。
在画面极为模糊的情况下,他敏锐发现肇事车辆的雾灯有问题、挡风玻璃有破损、车辆在行进过程中有偏移痕迹等细节信息。
并根据车辆撞人后直接开走、没有停下来,推断“肇事者是中年人”;从司机熟练躲开沿途警用摄像头的行为,推断“司机很可能是对这条路非常熟悉的本地人”,进而推断出车牌号的两种最大可能。
此外,王昱珩还采取“还原现场”的方式,让警方到事故发生地来回走动,观察他们的步态,由此推测肇事司机的体态特征。
最终,经过多方努力,3个月后案件告破,成功抓捕了嫌疑人。
《人民日报》对王昱珩点名表扬:
经此案件,王昱珩已不仅仅是舞台上的“偶像”,他的能力被运用到了真实的社会生活中,为社会带来了帮助。
他成了《最强大脑》最有力的一张名片,无数人视他为天才。
但面对采访,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天才”,甚至想过“一不小心”把奖杯给砸了。
这些话在人们看来,不过是天才的自谦。
实际上,他的成功之路确实比一般人更难走。
作为以观察力著称的“鬼才之眼”,王昱珩的视力却远不及常人。
他的右眼因外伤导致瞳孔缩放障碍,无法变焦、对焦,原本完好的左眼也受到负累,视力从1.2下降到0.4。
受伤初期,他的视觉画面从立体变回平面,眼前一片模糊:
台阶变成了斑马线,喝水常常洒在桌边,以前能毫不费力地夹起花生米,伤后却无法做到……
医生告诫他,随时可能转变为失明性青光眼。
这意味着,也许某天一觉醒来,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为了防止眼病恶化,他不能剧烈运动,不能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就连做俯卧撑都不行——体位的改变会导致眼压升高,进而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几乎丧失了2/3的视力,为何还能有如此过人的观察力?
这个问题,连王昱珩自己都琢磨不透。按他的话来讲,如果非要给个解释,那就是自己靠的从来不是“眼”,而是“心”。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王昱珩就不怎么喜欢跟人打交道。
当其他小朋友在外面追逐打闹时,他只喜欢窝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养花养草养鱼,甚至连虫子都养。
他沉浸在花鸟鱼虫的世界,细心观察它们每一天的变化,有时候蹲在鱼缸前,一看就是一下午。
他将这些东西画下来,惟妙惟肖,12岁的时候,画出的人物肖像和花鸟鱼虫已栩栩如生。
但在老师眼中,王昱珩是个“问题少年”。
课堂上总是神游天外,有时会看着一个东西莫名出神,沉浸到另一个世界;晚上躺在床上,白天的细节会像放电影一样不停闪过,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对于我自己来说,这其实是一种痛苦,因为不能休息,不能和别人正常交流。”
父母带他看了心理医生,才发现这是一种“高功能自闭症”。
为了让自己好起来,王昱珩开始尝试主动“干预自闭”,他给自己设定目标,每天都要做一些不重复的事情,打球、画画、书法、设计等等。
高考前,学校多次组织模拟考试,王昱珩为表达自己的愤怒,直接交了白卷。
老师被他气得不轻,骂他不务正业,以后哪儿也都考不上。
这反而激起了王昱珩的斗志。
距离高考60天,他开始全力以赴地备考,并最终以拉开第二名20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60天考上清华”,他成了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传奇。
从清华美院毕业后,天生喜欢自由的王昱珩没有按部就班地找工作,而是靠着做设计和画画方面的兼职来养活自己。
日子一度过得很清贫,最穷的时候,一个月只挣了44块钱,为了能省下搬家公司一趟车的费用,他一趟一趟地自己搬东西。
他在地下室印过名片,好不容易接到个单子,穿着跨栏背心跑去见客户,结果被国贸大厦的保安直接撵了出去。
但他从不把这些事放在心上。
有时候也能接到大单,挣钱了就到处走走,去杭州植物园打卡锦鲤,去景德镇烧个瓷器,去南极和企鹅们说说话……不想动的时候,就继续在家里摆弄花草。
“如果不是《最强大脑》,我可能还是周围人眼中的无业游民。”
那天,他在电视上看到《最强大脑》第一季中的挑战,心想,这也不难啊,我去的话也行。
从热带雨林到高寒植物,从空中飞鸟到海底珊瑚,都能在他的家里找到,其中甚至还藏了一头巨大的“霸王龙”。
他模拟亚马逊流域的水下世界,用一个超级大鱼缸,做了一条“亚马逊河流”,里边生活着各种热带鱼类。
桌子上摆满了苔藓制作的微景观,每一个都各具特色,生机盎然。
机器人,模型,手办,藏书,琳琅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