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热闻】内蒙古露天煤矿坍塌事故救援进展:加快清理塌方体夜间不间断救援

北晚在线

今天随着坍塌体多个搜救面的开拓,不断有大型机械加入搜救行动,24小时不间断救援。目前现场情况如何?夜间救援如何保障?来看总台记者现场发回的报道。

总台记者 张腾飞:现在是下午六点钟左右,我们现在的点位是在坍塌体对面的南侧山坡上,与上午的观察相比,一方面是在坍塌体顶部,还有多个机械正在不同的作业平台进行剥离作业。与此同时,在现场有大量的渣土运输车正在与挖土机进行配合,将坍塌体中的土石方不断从现场运出。

我们从专家组那里了解到,整个现场的坍塌量大概有340万方,根据现场研判,认为被困的车辆和人员主要集中在坍塌体的东南侧。要想把所有的被困车辆全部都发掘出来的话,大概需要清理的土石方量是150万方。我们大概测算了一下,大家现在看到的这种大型渣土车,一次运送的渣土量是40方,也就意味着大概需要37500车次。为了加快救援进度,现场已经集结了20多辆这种大型的渣土车。与此同时,他们还在调派更多的渣土车向这里聚集,想方设法来加快搜救进度。


(资料图)

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场这种分级剥离作业在加快的同时,人员搜救工作也依然没有停止。我们依然看到有救援人员在现场,一旦他们发现有生命迹象,或者是被困车辆的话,他们就会立即停止现场的机械作业,首先去确定有无生命迹象过后再进行相关的施工作业。

随着天色渐晚,整个作业现场周边亮起了应急照明,设置一主一备的电缆,就是为了保证整个夜间的照明能够做到万无一失,保障救援顺利进行。在夜间救援,一方面是天光暗下来之后,对操作人员,会提出更高要求;另外就是到夜里整个现场温度也会非常低,昨天夜里这里降到了零下五六摄氏度,所以对救援人员来说也是一次考验。

投入多种技术设备 尽最大力量寻找失联人员

今天(24日)中午,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一露天煤矿坍塌事故救援现场采用无人机测绘绘制立体建模,为事故救援指挥部提供救援参考依据。

今天(24日)中午,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使用无人机对现场地形进行了快速三维重建,对三维空间的体积、高度等信息进行量测。

应急管理部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 黄晓辉:这片区域的话,可以量测这个体积、面积、高度,还可以标绘一些有隐患区域,比如说那边还有一些裂缝、可能会有发生危险区域,在救援的过程当中要避开那个区域。

此前,在2月23日晚,救援队已组织搭载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协助救援,根据热成像信息标记位置。

无人机飞手 薛峰:无人机利用热成像筛选一些可疑地方,和周围温度差别比较大的、有明显异常的温度值,还需要地面人员到这个点位上去确认到底是什么情况,然后无人机可以对这个异常点位进行标记给出坐标。

同时,救援人员还使用蛇眼寻人仪、生命探测仪等多种技术设备,尽最大力量寻找失联人员。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流程编辑:TF060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