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任职于携程旅游研发部的“95后”研发工程师卞湧文,就将在自己居住的“合景昕舍”人才公寓租住满一年。去年2月,长宁区制定出台留学回国人员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后,卞湧文成为这家位于虹桥临空园区的人才公寓的首批租户,每天步行上班、来回通勤时间不超过15分钟,让他有了更多时间专注工作,平衡生活。
在2月15日举行的“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长宁区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6.0版方案集体采访中,卞湧文分享了自己“不见面找房”的经历。
(资料图)
从申请到交房“不见面办理”
进电梯刷卡上楼、刷卡下楼,是卞湧文入住合景昕舍时收获的第一道惊喜。去年3月正式入住位于通协路269号的合景昕舍后,他很快发现,人才公寓的楼层私密性、管家式服务,比自己租房的效果好了不少。曾有一次,他早上发现房间内的电风扇出现故障,出门上班前告知了公寓前台,晚上8时下班回家,维修人员就联系他上门修理,当晚就排除了风扇故障。
24小时的公寓服务是否意味着高昂的租金成本?这在去年2月长宁区出台的《留学人员回国(境)过渡期内租住人才公寓专项支持政策》中已有答案。根据该政策,留学人员只要是在世界排名前一百或所学专业世界排名前20的境外高校获得硕士及以上学位,并且符合回国(境)未满一年、个人及配偶在沪无房等条件,就能向长宁区人社局提出人才公寓的申请。
“无论你在申请时是否回国、有无工作、单位是否在长宁区,都能申请人才公寓的租金补贴,每月最高4000元、最长12个月、总额最高可达4.5万元。”长宁区人社局人才科二级主任科员袁鹏介绍,这一专项支持政策施行一年来,开创了“两个领先”。“取消了以往人才政策同单位绑定、同区域挂钩的做法;补贴标准、补贴时间和补贴总额均较以往有所突破。”
优惠的政策举措对人才有极大的吸引力,但申请者们也有自己的顾虑。“担心房源不足,自己轮不上,耽误了其他的租房机会甚至工作安排。”一位申请者告诉记者。为此,长宁区将人才公寓的申请端口开设在“上海长宁”App以及“长宁虹桥人才荟”微信公众号的“留学生公寓申请”微信小程序上,申请者即便在海外还未毕业回国,也能在线提交申请并预约房源、远程视频看房,实现从申请到交房全程“不见面办理”。
专项支持政策的溢出效应,还体现在企业的人才集聚上。袁鹏介绍,一年多来,拼多多、携程、博世、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已通过专项支持政策引进留学人才70余人。博世中国对外事务总监吴亦飞分享了一桩人才引进案例。“去年5月,一位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博士即将加入,我们很快帮助其申请到了留学回国人员人才公寓,企业也第一时间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迎来了迫切需要的人才。”
除了住房、教育、医疗等安居乐业相关的需求,企业也面临着更高一层的人才服务需要,专业人才的职称认定就是其中之一。吴亦飞介绍,以往企业内很少有专业人员参与职称认定,但近年来随着博世在华不断发展,目前在中国已有5.5万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有8000人。“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提出希望进行职称认定,参与行业交流,获取能够伴随终身的职业认可,这些诉求汇集到了企业,需要政企双方协力,为人才打通职业认定的通道。”
博世中国总部目前位于长宁虹桥临空经济园区,今年企业将继续扩大在华投资,在苏州投资约70亿元的新能源及自动驾驶项目,以上海为战略中心,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的产业联动。
对于总部经济尤其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专业服务,长宁区商务委去年初制定了“一企一档、一企一专员、一企一增能”计划,并优化了“总部圆桌会议”品牌,去6月起连续召开了3场面向不同国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重点外资企业的圆桌会,让企业面对面向职能部门负责人提诉求。“圆桌上提出的问题几乎全部解决,稳定了企业预期,也提振了企业的发展信心。”长宁区商务委副主任张亦易说。
眼下,位于娄山关路延安西路路口的大虹桥营商服务中心,正延续着虹桥开发区绵延40余年的开拓创新精神。今年全新升级后,这里将成为具备“一站式”集成服务平台、国际化功能和数字化体验的营商服务基地。其中,“一站式”集成服务区已入驻14个服务延伸点,提供近50项可咨询、可办理的事项,集成政务、税务、法律、金融、人才、党务等功能。
随着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数字贸易创新孵化基地”、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RCEP企业服务咨询站等优质惠企资源持续引入,长宁区也将进一步加强集成创新,推动东部中山公园数字金融城、中部虹桥国际贸易时尚圈、西部临空总部新高地三大片区协调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能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