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视野】山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典型案例获全省推广

科普社会


(资料图)

2月8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推荐分享山东省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典型案例。东营区市政控股集团油城环卫公司案例《“闭环管理生物处理”东营市东营区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获全省推广。

东营区厨余垃圾生物处理项目总投资约5亿元,建设期2021年11月至2025年6月。项目一期已于2022年12月试运营,设计生产能力为10吨/日(一期),利用“黑水虻生物处理技术”探索厨余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填补了东营市厨余垃圾生物处理的空白,是国内技术领先的厨余垃圾生物处理方案,为生活垃圾分类后的厨余垃圾处理提供了新型解决方案。

东营区部分社区已在全省率先开展“厨余垃圾”分类试点,推进生活垃圾四分类体系建设,即由“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分类’提升到3+1(厨余垃圾)、四分类”。

专业厨余垃圾收运车将居民家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分类集中收运,送到东营区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厨余垃圾预处理车间进行分拣加工,做成黑水虻的“美味大餐”。

该项目引进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许建初教授团队研发升级的“黑水虻生物处理技术”,把“小虫子”变成“金钥匙”,既安全又经济。

“安全”:黑水虻幼虫主要靠腐烂的废弃物为食,无法取食农作物或林业树木,不具备大范围移动能力,成虫口器退化,不携带人或动物致病菌,没有生物安全方面的风险。

“经济”:黑水虻繁殖快,容易管理且饲养成本低,吸收转化率高,处理厨余垃圾“口到擒来”。

分离出的虫砂是优良的生物有机农肥,可用于苗木种植、田园农耕、土壤改良等。虫体大部分会被用于产品生产,通过漂洗、蒸煮、烘干等工序后可制成宠物食品、畜禽水产养殖饲料等。

通过黑水虻的生物特性,将厨余垃圾的有机质充分利用,制作出附加值较高的蛋白饲料,从而完成厨余垃圾再利用的绿色闭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