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资讯!农村野生版《非诚勿扰》火了,10万网友看他一天撮合70对

VISTA看天下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新周刊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 | 我在乡村当“孟非”,一天撮合70对

作者 | 花瓢白

校对 | 黄思韵

今年春节,你躲过相亲了吗?

前两天,一条#男生和女生初四相亲初八直接订婚#的微博攀上热搜第一,新闻称双方感觉合得来就“快狠准解决战斗”,被一些网友戏称为“赌博式结婚”。

正如这对“速成情侣”一样,许多单身青年在春节都躲不过回乡相亲,乡村的婚介所也因此迎来了一年中最红火的时刻。

但对于51岁的媒人王孟阁而言,他的说媒方式有点不一样。他扎根在山东临沂的一个农家院,做了一部乡村版的《非诚勿扰》——

每天晚上,二十来个相亲者在他的直播间镜头前鱼贯而入,轮番上镜相亲。对上眼缘的,双方就可以“牵手”。

“开张”才不过半年,王孟阁几乎每次直播的观看人数都超过10万人。

除了真的来相亲的人,更多是蹲点来观看的“观众”,他们把王孟阁的直播当大型连续剧来看,弹幕下不断有人在讨论:“这个人不是上个月来过了?”“他不是牵手过XXX吗?”

一位网友称,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孟非的《非诚勿扰》,长大了在直播上看王孟阁当红娘,就像一场奇妙的延续。

但孟非的《非诚勿扰》,谈论的大多是都市人的婚姻观和爱情观,庞杂的乡村婚恋问题却在公众视野中习惯性隐形。

开播13年,一代人的相亲记忆。图/《非诚勿扰》

透过这个小小的切口,我们看到王孟阁的直播间形成了一个很独特的体系。他面向广阔的互联网,但他立足的土地又那么小,相亲形式仍囿于一个四四方方的择偶准则里。

我们和王孟阁聊了聊,看看他是如何帮单身青年“快速脱单”的。

01

乡村版“孟非”,活在直播间

采访当天,王孟阁正在家中磨豆腐。

他在清晨五点就爬起来了,豆腐是为当天来农家院的人准备的食材之一。但凡来相亲的人,都会被王孟阁留在家中吃饭,因为村庄附近也没有卖饭的,所以王孟阁买了一口大锅,每天熬大锅菜免费招待来客。

王孟阁算过,如果在外面花钱买,一斤豆腐得三块多;如果用自家的黄豆磨,换算下来一斤才一块多。为了节省成本,王孟阁几乎每天都早起动手做。

临沂的冬天很清冷,村庄的大树上叶子掉得光秃秃。但村民都知道,晌午过后,王孟阁家里就会变得热火朝天。

自从成为乡村版《非诚勿扰》现场后,王孟阁的农家院就成了公共场所,每天人头攒动,他和妻子孟姨每晚忙到一两点才睡,一天就睡三四个小时。

在王孟阁直播间等待相亲的人。图/@王孟阁(啦呱)

特别在这个春节,来报名相亲的人踏破了门槛,用王孟阁的话来说,“必须加班加点才能完成”。

短短半年间,王孟阁已经摸索出一套成熟的相亲流程:线上预约,线下相亲,每一场安排二十多位“嘉宾”。上镜之前,王孟阁会帮男孩拾掇发型,喷上摩丝,同时指导他们如何神态自如,保持微笑。

因为事先有沟通,王孟阁说媒时都是单刀直入,直接问对方年龄、身高、工作、家庭背景、是否有房有车,就像快速播报一张个人简历。

现场的人如果有意愿,可以与相亲者直接对话,观看直播的人也可致电王孟阁,就像《非诚勿扰》中的为心动嘉宾“调亮灯”或“爆灯”环节。

每晚,乡村版《非诚勿扰》在此上演。图/受访者提供

有一回,一个聋哑男孩来相亲,遇上了另一个聋哑女孩。两个年轻人相见恨晚,一直用手语交流,表情既惊喜又紧张。当时的农家院还没搭棚,天上下着雨,众人都打着伞,默默地看两人用只有对方懂的语言倾诉。当看到他们最后牵手那一幕时,父母悲喜交加,王孟阁和观众也触景生情,纷纷落泪。

这种戏剧性,在王孟阁看来每天都在发生:“我们的现场就像电视剧一样,一个家庭就是一个故事。”

遇上当场实在没有电话打进来的,王孟阁也会每个月安排对方来上一次镜,直到脱单为止。

王孟阁的农家院,每天都熙熙攘攘。图/受访者提供

02

一天,牵手超过70对

尽管一直被喊作“乡村版孟非”,但王孟阁从未看过《非诚勿扰》,做媒人这事也纯属偶然。早前,王孟阁夫妇回收过废品,打扫过卫生,年复一年地守着自家旱田上的花生芽、小麦和玉米过活,日子和当地寻常的农民没什么不同。

但是王孟阁喜欢“拉呱”,就是跟别人闲聊。在学会上网后,直播平台就成了他的“拉呱”阵地,某次直播中,观众了解到王家的两个儿媳都是王孟阁牵的线,陆陆续续地便来找他帮孩子说媒。

王孟阁夫妇在农家院。图/@王孟阁(啦呱)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