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哇——哇”,1988年3月10日8点56分,随着响亮的啼哭,一名体重3900克、身高53厘米的女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产科病房里出生了。
医护人员一片欢呼,在场的众人相拥而泣。早已在产房最佳位置架好摄影机的《新闻联播》记者匆忙记下了这一刻,并在当天的节目中告知了全中国。
【资料图】
她是谁?为何会惊动记者?她的出生又为何引来如此大的关注?
她叫郑萌珠,中国首例“试管婴儿”,她的出生代表着中国试管婴儿技术的历史性时刻。
她的出生倾注了一群人的心血,但最重要的是两个女人,一个是她的妈妈郑桂珍,另一个是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教授。
1、想尽办法,也要生一个孩子
上世纪60年代,一位名叫郑桂珍的普通乡村教师正过着煎熬难耐的日子,她与丈夫左长林结婚20年了,天天盼日日念,一直未孕。
郑桂珍身世清苦,从小没了双亲,跟着爷爷长大。结婚后,年迈的爷爷最大的心愿就是她能拥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老来有依靠。
丈夫是一位少言寡语的农民,在那个年代的农村,传宗接代是男人们刻在骨子里的传统。
但造化弄人,年轻时郑桂珍因为感染过盘腔结核,双侧输卵管堵塞,一直怀不上孩子。
求医拜佛、找偏方、喝土药……各种方法试尽,夫妇俩陷入无尽痛苦,却无计可施。
身为女人的郑桂珍虽然绝望,但还是不放弃任何一丝机会,她想为自己生个孩子,也想为丈夫留一个后代。
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听广播的时候,郑桂珍了解到北京的一个机构正在研究体外受精技术,她很是激动。
郑桂珍二话不说,拉上丈夫就从甘肃冲向了北京,通过各种渠道,她了解到这项技术是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张丽珠教授团队正在攻克的项目。
可是,在她之前张教授团队并没有成功的案例。在被问到怕不怕时,郑桂珍虽然有一丝丝的担忧,但还是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她知道,自己大老远跑到北京,不能试都没试又跑回去,她把这一次当成命运的最后一次机会。
就这样,她住进了北医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