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线上的28岁傈僳族女孩,决定帮家乡好物“出圈”

北青报深一度

采写/戴雯

编辑/宋建华


(资料图)

拍美食短视频时的李欣润

竹筒烧肉、包烧桃手鱼、酸笋烀鸡……在李欣润的视频里,你可以跟随她一起采摘,制作和“品尝”云南边境的各种美食。

28岁的傈僳族姑娘李欣润曾在北京打拼,后来她选择回到家乡,开设了抖音账号@云南边境欣润,用短视频来记录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美食、美景和特色文化。

镜头前,她捕鱼切菜,走街串巷为网友探店。当地很多人认得她,有老板觉得她在为家乡做贡献,非要给她免单。镜头之外,还有网友没看到的“惊心动魄”——她敢徒手抓鸡,爬到高高的树上砍香蕉,梯子摇摇晃晃,最后人没掉下来,但香蕉摔了个稀烂。她用心的分享,吸引了湖南卫视《日出之食》节目组的目光,摄制组专程来到李欣润的家,进行了多天拍摄。

李欣润的目标是宣传家乡,帮村民们卖出农产品,但因为执着于拍出“大片感”,视频数据一度惨淡。2022年8月底,她参加了抖音数字学堂新媒体培训,不仅增长了近50%的粉丝,点赞率也提高了好几倍,当地文旅局也开始对她进行宣传。去年,她帮村里人卖出了900斤砂糖橘,未来的一年她打算大干一场。

李欣润和家人一起做菜‍

备忘录里“300+”家乡特色好物

李欣润的手机备忘录里保存了300多个想拍的选题,对她来说,家乡能分享的东西太多了,一点儿也不用为灵感枯竭发愁。

首先是美食,德宏州有五个世居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食物。去亲戚家吃饭,桌上有道酸木瓜煮鸡,一尝味道不错,李欣润赶紧拿手机记下,边吃边打听做法。

当地的口味偏酸辣,但做菜很少直接用醋,根据季节挑选合适的新鲜食材调味,可能是柠檬、酸角、腌菜糕,或某种水果。餐具也别有特色,她们喜欢摘芭蕉叶、粽叶把饭菜包起来,或是砍竹筒,在里面放肉和香料,再上火烤。等到做农活时,就带着它们去山里,饿了就吃,有竹叶的清香,又不用怕吃完扔在地上污染环境。

前一阵子李欣润要去青岛,临行前她特意去砍竹子,摘芭蕉叶,背着上飞机。到了要吃时,她觉得已经不新鲜了,但外地朋友觉得美味又新奇。“德宏让我们的嘴变得太挑了”,李欣润打趣道。

过节也是李欣润最期盼的事情,五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节日,但所有人不分民族都聚在一起过,“整个上半年几乎都在过节”。

李欣润最喜欢泼水节,同一个寨子相同年龄层的人会组成“一班”,人们穿一模一样的衣服,穿过寨子,去山上采又白又大的花朵,再走上大街。整个城市的人都在泼水,为彼此洗净尘埃,消灾免难。

李欣润的家在芒市边缘的寨子里,两年前刚修好了柏油路,开车从市区出发,一直往山里开,沿途会经过七个寨子组成的“七星傣寨”,李欣润的家就在倒数第二个寨子里。山的中间有大片的谷底,像一个碗,碗底有大片的田野,寨子里的人就在那里种田。

在李欣润的记忆里,他们生活简单,往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德宏州主要种植玉米、西番莲,一些地方还会出产茶叶和咖啡。

提到咖啡,外界很少会想到德宏,李欣润觉得很可惜。她说,云南有四个咖啡种植园区,德宏就是其中之一,并且这里种植咖啡的历史悠久,云南第一株咖啡苗就种植在德宏的瑞丽市。“我们这里的商业化宣传做的不够好,这也是我想做短视频分享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两年,云南分享美食的视频博主越来越多,但李欣润有更大的野心,她想把美食、美景、当地的生活和文化都拍进去,做一个一站式合集,让对德宏感兴趣的人来她的“频道”搜索。

在乡村英才计划培训现场

一条视频拍三天,因太投入而落水

高考那年,李欣润最想读的专业是影视,她喜欢看电影,编导和表演的艺考也都考过了,但父母不同意她走这条路,觉得家里没资源没背景。拗不过他们,最终李欣润选了文化管理专业。

离开家乡去外地读大学,专业也不喜欢,李欣润时常感到压抑。她按部就班地上课,但一直都盼望着赶紧到节假日好回家。只要遇到外省的同学,李欣润就开始疯狂介绍家乡什么好吃什么好玩,叮嘱他们一定要去。从家里回学校时,她总是带很多特产和零食,一边分给朋友,一边骄傲地想,我们德宏真厉害。

毕业后,她在北京一家电商公司干了两年。北漂的生活一开始很新鲜,李欣润觉得就像鱼儿游进了大海,身边都是年轻人,大家思维活跃,聊得很开心。但压力也如影随形,2018年她突然被提拔负责整个直播的业务,李欣润一下子慌了,觉得自己太年轻,没有勇气撑起这些。

她想念家乡的自在和愉快,最终选择了离职。那是她最迷茫的时期,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就在这个时候,她看到德宏当地在选拔啦啦队队员,代表家乡出战央视的一档叫《魅力中国城》的节目。

李欣润立马报了名,两轮选拔后,她跟队友们一起又登上了去往北京的航班。比赛是城市之间PK,展示当地美食、历史还有特色,舞台中央有载歌载舞的演员,啦啦队员们就在观众席两侧加油呐喊。

李欣润第一次感受了什么叫录节目,八个小时的时间,随时要腰背挺直,保持微笑,但她们几乎每一场都赢了,出结果时李欣润心跳得砰砰响,看到观众和评委给德宏打很高的分,她们又抱在一起流泪。啦啦队离观众席很近,还有人跑到面前跟她们聊天,表达对德宏的喜爱。

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爱在那个时候达到高峰,并且在之后的日子里总在驱使李欣润要做点什么。后来,她发现当时抖音上宣介德宏的博主很少,自己对短视频又感兴趣,于是开始了拍摄家乡风情的尝试。虽然差别很大,某种程度上却和当年的编导梦更接近了。

李欣润的创作之路并不顺畅,起初她自己用手机拍摄,但当尝试过让朋友用相机帮她录制后,她再无法接受手机的画质了。找不到合适的搭档,她就等着朋友有空的时候再拍,更新的频率大幅下降。

此外,她对内容质量的要求也很高,总想把家乡尽量拍的好一点,有大片的感觉。帮她拍摄的朋友小雅回忆,有一次她们要做一期竹筒鱼相关的视频,光拍摄就花了三天时间。

12月的德宏有点冷,她们穿着单薄的傣装,在河边捞鱼。光是抓到鱼就不容易,还需要找到合适的角度、构图,最后因为太投入,两个人都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冻得瑟瑟发抖。

数据的反馈却令人沮丧,今年上半年,她的粉丝量一直停滞在两三万左右,甚至有些下降。精心制作的视频有时播放量很低,李欣润再次进入迷茫期,坚持下去到底有没有意义?

李欣润和家人在一起

学习再学习,努力把农产品卖出去

2022年8月,李欣润看到了抖音数字学堂举办的“乡村英才计划”新媒体培训正在招募学员,她立马报了名,迫切希望专业的老师能给她一些指导。

北北是抖音数字学堂新媒体培训资深导师,从李欣润加入培训起,北北就开始跟踪她的账号,分析视频内容,给她一些账号运营和直播策略的建议。

从李欣润发来的视频中,北北能看出她的用心,拍摄剪辑都很认真,细节也很丰满,但就是太冗长,大部分视频都超过两分钟甚至10分钟,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不利于推荐。另外更新频率也过少,为了追求质量,半年的时间里只发布了16条视频。

“素材是消耗品”,李欣润对老师的这句话印象深刻,只有大量产出,才能从样本中发现问题,迭代自我。在北北的建议下,李欣润开始以口播的形式,以一个当地人的视角坚持分享,缩短时长,多制造冲突点,和其他食客、老板等的互动也更多了。

效果很明显,培训期间李欣润产出了多条优质内容,点赞率比之前上涨了好几倍。她也被选中参加“乡村英才计划”的线下培训,期间涨粉超过5000。北北记得,那段时间李欣润非常认真,在课堂上和导师踊跃互动,拿到的学员积分卡也最多。

在学堂的一次直播实战中,李欣润提前做了大量的准备,把寨子之间的路线和要分享的内容都记得滚瓜烂熟,直播时她一口气逛了七八个寨子。同样的时长,别的学员大多只能逛完一两个。最后她取得表现力第一,总数据综合前三的成绩,也拿到了学堂的优秀学员称号。

李欣润的抖音主页

朋友小雅看出了她的变化。虽然不知道导师给了李欣润什么建议,但通过视频,小雅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李欣润:她的表达似乎不像从前那样刻意,语言也变得更贴近生活。评论区里,网友们的留言也更多了,很多人都说想去她生活的世外桃源看一看。

李欣润更迫切地希望自己粉丝多一些,能为家乡带来一些实际的帮助。去年她曾经帮寨子里的村民在抖音上卖出900斤砂糖橘,虽然数量不是太多,但也带给她不少信心。能够帮家乡把土特产推销出去,是她现在的核心目标。

未来的一年,李欣润下定决心按照导师的建议稳定输出,坚持分享。她兴奋地提到一个好消息,停滞两年的民族节日活动终于要恢复了,她热情满满,准备认真创作,大干一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