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救援”雪中送炭暖人心

沧州日报

本文转自:沧州日报

渤海新区黄骅市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


(资料图片)

“微救援”雪中送炭暖人心

本报记者赵玉洁

无人机巡航(资料片)

义务消杀(资料片)

亏电接火(资料片)

“我的车突然打不着火了,麻烦您来帮忙看一下,行吗?”就在前几天,接到一个路人求助电话后,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的胡文菡马上赶往现场,查找故障原因。原来,是电瓶亏电,导致求助人的汽车无法正常启动。胡文菡通过两车搭线,成功发动了汽车,并叮嘱车主尽快去修理厂,对电瓶进行检修。

冬季汽车电瓶亏电现象频发,这已经是胡文菡一天之内接的第三个车辆救援电话了。

拖拽故障车、亏电接火、涉水打捞、无人机搜救……7年来,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的500余名志愿者,投身“微救援”志愿服务,危难之处显身手,用真情与关爱温暖着求助者的心。

情暖高速“微救援”应运而生

提起“微救援”的诞生,还要追溯到2015年11月的一次救援行动。

当时,大范围雨雪天气席卷整个华北地区。荣乌高速和石黄高速黄骅段全部封闭,过路车辆只能绕行205国道。没想到气温骤降,路面上的雪迅速结冰,导致大量车辆拥堵在黄骅至静海路段,滞留长达40多个小时。

由于附近没有村镇,滞留司机和乘客根本找不到地方补充物资。而当时的滞留人员中还有老人和孩子,情况十分紧急。

得到消息,服务协会第一时间组织志愿者分头采购燃气灶、厨具以及面包、火腿肠、方便面、饮用水等,及时赶往现场。

除了为滞留人员发放食品,志愿者们还冒着寒风,在路边支起炉灶,烧水、泡面,让大家能在冰天雪地里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饭。

有些着急赶路的人想绕行出去,但因为不熟悉路况,车在雪地里趴了窝。于是,部分志愿者又马不停蹄赶往车辆受困点进行救援。两天时间,他们相继拖拽出了70多辆车。

那次行动过后,服务协会正式命名并启动了“微救援”志愿服务项目。

联手搜救送走失老人回家

去年8月的一天,一名年轻人将写有“古道热肠担道义大爱无疆渤海魂”的锦旗送到了服务协会志愿者、交警安相骏和赵宝山手中,感谢他们把80岁的迷路老人安全护送回家。

原来,这之前的一天清晨4时,老人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出门,但直到早晨8时,按平日早已归家的老人依然不见踪影。家人焦急万分,赶紧发动亲属四处找寻,并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寻人启事。

正休班在家的安相骏看到寻人启事后,立即给老人的家属打去电话,进一步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当得知老人患有高血压、有时会糊涂时,他推断老人很有可能迷路了。于是,他一方面告知家属报警,另一方面请示上级批准,调取沿路监控,找寻老人踪迹。

很快他们从监控中发现了老人的行踪,看到老人在黄骅镇后苗村路口,推着三轮车四处张望。按以往经验,安相骏以这个位置为圆点,圈出了老人可能的活动范围。

与此同时,赵宝山也赶到了现场。他和家属兵分两路沿线寻找,安相骏则继续调取沿线监控,以便确定老人出现的下一个位置。最终,在距离旧城镇仙庄村收草场11公里处,赵宝山找到了仍在骑行的老人。

此时,距离老人离家已过去整整8个小时。安相骏和赵宝山将老人安全护送回家后,才安心离去。

邻里守望爱心就在身边

不仅对求助者有求必应,在日常生活中,偶遇需要帮助的人,志愿者们也会热心地伸出援手。

有一次,志愿者郭庆旺驾车行驶至天津静海界附近,突然发现右前方停着一辆红色轿车,一男子正在后备箱里四处翻找。郭庆旺热心上前询问。原来,车主和妻子要去山东,但天黑路暗,途经施工路段导致汽车拖底,轿车被高台卡住,两个前轮悬在半空。

“我车上有牵引绳,我来帮你!”郭庆旺首先察看地形,发现轿车右侧紧挨着一个水渠,很容易陷落。于是,用牵引绳连接两车后,郭庆旺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往前开,好不容易才把轿车拖出来。

得知夫妻二人对路况不熟悉,郭庆旺又主动提出带他们一程:“跟着我走!我回黄骅,顺路。”

一个多小时后,两车平安抵达渤海新区黄骅市。“去家里休息会儿吧!”郭庆旺真诚地邀请。“不了,大哥!已经很麻烦您了,太感谢了!”夫妇俩一个劲儿道谢,还想留下郭庆旺的联系方式。郭庆旺却婉拒了两人的好意,他说:“无论谁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帮一把的。”

多年来,志愿者们的真情付出,感染和带动了身边的很多人,服务协会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微救援”中,汇聚爱心,用实际行动营造邻里守望、人人互帮的文明新风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