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节如流,又见风急雪重。大雪节气已过,从北国雪乡,到南方小城,冰雪地图正徐徐展开。
徜徉冰上、飞驰雪场,北京冬奥会后的第一个冬天,续燃的激情让冰雪季有何不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由愿景变为现实,又如何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一座很难见到雪的县城里
【资料图】
一群孩子正在备战冰球联赛
石城县,江西省东南部一个33.4万人口的县城,山地占了全县面积的约九成。站在石城县第三小学的篮球场上,不远处是蓝天和青山。
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十多名三到六年级的孩子脚踩单排轮滑鞋,身着冰球服,努力完成一个个动作。正滑、倒滑、惯性转弯、左右压步转弯、急停,冰球教练王利均不断发出指令,纠正动作时耐心而严肃。
第四届石城冰球联赛开球在即,留给大家的时间不多了。
五年级的黄嘉文个头偏小,却是队里的核心。石城南抵福建长汀,在南方以南,11岁的黄嘉文没看过雪:“我想长大以后去北方参加运动,好见到雪玩一下……”
△教练王利均(左四)在给队员们讲解冰球技巧
“冰球乡土教材”从无到有
孩子们逐渐爱上冰球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最早在2017年照进石城人的生活。那一年,石城县首先把冰球运动引入中小学,喜欢轮滑的石城三小体育教师王利均第一次见识了这项运动。
没有教练,王利均自告奋勇去北京体育大学学习冰球规则,与大学生们一起练习冰球;没有教材,王利均白天给孩子们上课,晚上伏案奋战,用一年时间完成“冰球乡土教材”。2017年底,石城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县城各所中小学校配备冰球训练装备,并把老体育馆改建为江西省首个室内冰球训练馆。
场上的这群孩子组成了石城中小学校第一支冰球队,每一名队员都是王利均从石城的各个学校遴选而来。黄嘉文还记得教练去班上问大家是否愿意参加冰球运动的情景,“我不知道是什么,就是想去见一下”。
穿上护具就像披上铠甲,脚踩轮滑感受速度与激情,传、切、跑位,挥汗如雨的初体验让黄嘉文迅速爱上了这项运动。这座平均气温18.5度的小城里,黄嘉文的爸爸并不看好儿子的选择:“石城常年不下雪,也没有真的溜冰场,感觉学习冰球没什么大的效果。”
家长下意识的反对,背后其实是对运动占用时间、影响成绩的担心。“我跟我爸说,如果我期末考试两门没有达到90分以上,我就不练冰球了。”黄嘉文说到做到,那次期末考试,他取得了英语100分、数学96分、语文84分的成绩。
“轮滑冰球”到“冰球”
他们有着更高更远的冰雪梦
器材和场地不足,那就以轮滑鞋代替冰刀、以塑料地板代替真冰。“冰球”因地制宜变成“轮滑冰球”,这项运动就此放下身段,有了最大的普及可能。石城三小的孩子们,每周有两堂体育课用作冰球训练。黄嘉文们的训练则几乎一天不落,逢寒暑假还有连续十五天的集训。
2019年石城队代表江西省出征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这是对“旱地冰球”训练成效的第一次检阅。参赛小队员只有几天时间适应冰刀鞋,一边适应着,一边比赛已经开始。
让王利均骄傲的是,这群大都没走出过县城的孩子,与众多来自冰雪强省和发达地区的队伍同台竞技时毫不示弱,最终获得体校女子乙组、俱乐部男子乙组第六名的好成绩。
变化来自一天天的累积,一次次训练、一场场比赛的累积。尤其是在北京冬奥会之后,王利均挨个教室找队员的机会也少了。许多孩子来到教练面前说,我想打球。
如今,王利均已获得轮滑冰球国家级教练资格,石城县城九所中小学校都有了自己的冰球队。从教练到队员,还有更高更远的冰雪梦,有待实现。
“北京冬奥会开完之后,不管是冰球还是轮滑,我们县里面人员有所增加,还有很多家长自行采购装备。冬奥促进了我们石城冰球的发展,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就是一个契机。”王利均说。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记者丨总台 谢元森 江西台 李先 赣州台 李兴满 石城台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