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罗团扇掩微羞,酒满玻璃花满头”。手中扇和头上花这些影视剧中角色身上的装饰,无一不包含着中国古代女子雅致婉约的风韵,亦随之传播的,还有传承千年的东方美学。从《延禧攻略》中的绒花头饰,到《鬓边不是海棠红》中的京剧,再到《当家主母》中的缂丝……欢娱影视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元素融入到影视剧作品中,成为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新风尚。通过荧屏,优秀传统文化与非遗走进寻常百姓家,这也为传统技艺的市场化探索蹚出一条新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手中扇和头上花比美当同款成为“爆款”
作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没有想到,2018年清宫剧《延禧攻略》的热播,令他和团队制作的绒花成了新晋“网红”。经赵树宪一双巧手,蚕丝和铜条“变身”成五彩的花朵,佩戴在剧中女性角色的头上,随着电视剧的热播,这项始于唐代的技艺不仅重现荣光,也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上为非遗项目“抢回”一席之地。
赵树宪介绍,随影视剧“出圈”后,绒花的购买者中年轻人日渐增多,他们主要选购胸饰和头饰这样的小体量作品。今年,团队也开始尝试进驻短视频平台,希望借助新的传播力量让更多人领略绒花之美。
同样因为影视剧而收获更多关注的非遗项目,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作为唯一不能被机器替代的织造工艺,缂丝有着“一寸缂丝一寸金”的盛名。2009年9月,缂丝作为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延禧攻略》开始,在欢娱影视制作与出品的诸多作品中,常能看到缂丝的身影,如女性衣着与手中的团扇。
苏州缂丝传承人顾建东老师介绍,剧中各角色的同款就这样成为年轻人手中的“爆款”。“戏播出之后,缂丝确实是从扇子开始火了。”顾建东说。缂丝通过“通经断纬”的方式,靠不同颜色竹梭的穿插变换,一经一纬交错缂织而成,制作起来费时费力。因此,大体量的作品一般为博物馆收藏或私人订制,价格更加高昂且出货量极少。顾建东说,“即便如此,私人订制的客户也越来越多了”。
影视剧与非遗联动打开传承的双赢局面
近年来,同《延禧攻略》走出的绒花和缂丝一样,借用非遗元素提升影视剧品质,影视剧亦促进非遗项目成功进行市场化探索,双赢合作成为文化产业的新趋势,而围绕剧情合理化呈现非遗元素是在创作中用好影视化手段以达到传播非遗目的的关键。
“参与《延禧攻略》的时候,我们对故宫里展览的团扇进行了部分改良,让它更具实用性,更适合作为道具出现在演员手里。”据了解,剧中皇后娘娘爱用的那把黄色团扇,就是顾建东仿制的乾隆年间宫廷款《黄色纱贴绫绢桃树双鹤图染雕骨柄团扇》,原版目前展陈在北京故宫博物馆中。顾建东参照原版以缂丝形式进行改良,让扇子更为简约,拿起来更加轻便。柔和的米黄色,搭配大气祥瑞的图案,更能体现富察皇后温婉的气质。“欢娱的作品帮助了缂丝传承。”顾建东说,“我们的非遗产品不仅受国人喜爱,在海外也很有市场”。
《延禧攻略》中的绒花对营造戏剧冲突以及丰富人物角色,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皇后清冷朴素、高贵妃雍华、魏璎珞轻灵……在筹拍《延禧攻略》期间,赵树宪和徒弟耗时整整一个月时间,为剧组定制了19款绒花发饰,诸多绒花头饰不仅成为角色的标签,更成为消费者指名购买的同款。
“以影视化的活态表达,影响越来越多的海内外的年轻人关注非遗和中华传统文化。”欢娱影视总经理杨乐表示,经过《延禧攻略》《当家主母》的探索,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已成为欢娱影视在古装剧细分赛道的创新手段。近年来,欢娱在作品中还融入京绣、花丝镶嵌、敲铜、纭裥、螺钿、扎染、披帛等大量非遗工艺元素,通过剧作实现对传统文化的推广,让许多沉寂已久的非遗行业重焕生机。
实用的“天马行空”非遗联名还有更多可能
古老的非遗技艺若想焕发新的光彩,必然需要年轻的目光,互联网浪潮之下,中国年轻人的审美和消费观正日趋多元。
在非遗传承的道路上,还有哪些创新值得尝试?赵树宪一直都是“边走边想”。跨界设计师的“大胆”让传统的赵树宪启发了灵感。为世界知名香水品牌AcquadiParma设计制作绒花限量版礼盒、与恋爱综艺栏目《心动的信号》跨界联名,在透明的亚克力礼物盒中呈现绒花制作的“爱情信号鱼”……这些年,南京绒花一直在表现形式上创新,更符合当下审美。
“虽然缂丝技艺决定了作品无法大量出货,但我们一直尝试在保证品质和创新形式间保持平衡。”顾建东则将目光放在实用性上,重点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小体量作品,诸如眼镜盒、腰带扣、小手包等都是顾建东团队正在尝试的产品形式。顾建东说,“跨界合作这一块,我们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做非遗的老师应该都没有放弃。”
荷花鸳鸯图是影视剧《当家主母》中用到较多的缂丝作品图样,图为顾建东缂丝作品
未来,欢娱影视将继续深耕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以传统文化滋养内容创作,结合创新表达,通过影视作品的影响力带动非遗破圈,让更多影视剧中的同款成为年轻人手中的“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