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闻】94岁的姥姥在我爸妈家过年

扬子晚报

今年春节,我没有回山东滕州的老家。因为94岁的姥姥今年在我老家过年,她和我妈妈都没有“阳过”,一起进了“决赛圈”。出于保护她们的考虑,外地的小辈们都选择了视频拜年。

虽然人没回家,但亲情不会改变。爸爸说,隔着屏幕,亲情一点都不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姥姥的概念里,孩子们在外头都是要上班忙碌的。所以她看到我三天两头的打视频,第一句话总是“你又打电话了?”“你今天没上班啊?”

从小,就有人说我跟妈妈长得像,妈妈跟她娘长得像。四舍五入,等于我跟我姥姥长得像。这是我17岁的女儿P的图——她把我P进了我姥姥和妈妈的合影里。看,94岁的姥姥,72岁的妈妈,45岁的我,像不像?

姥姥的老家是个小山村,距离我老家有1个半小时的车程。记忆里,那就是我的童年乐园。每到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了白色的梨花。姥姥年纪大了,喜欢住在村里,城里的舅舅和我妈妈就轮流回村陪她。虎年尾巴上的疫情之后,姥姥跟妈妈回到了我的老家。随后就一直待到过年。

按照山东人的传统,老人很少在女儿家过年。但是今年情况特殊,我的哥嫂、侄子,舅舅家的表姐妹、表兄弟,都在春节前刚“阳过”,开车接送不安全。更重要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打心眼里就盼着姥姥能在我家过年。现在这样,正好。

姥姥也高兴。爸爸说,姥姥以前在村里,晚上8点就睡觉了,现在也会跟着他和妈妈看电视到9点多再睡。

姥姥喜欢晒太阳、嗑瓜子、吃甜食,孙辈们买给她,她很开心。

同一个城市里住着的亲朋好友,也不约而同选择了视频拜年。以往,给长辈拜年是要磕头的。往年的大年初一,哥哥会和同龄朋友约好,一起到各家给爸爸妈妈们拜年。一群山东大汉轮流串门,到家纳头便拜,客厅里磕了满满一屋子,拉都拉不起来。我对象20年前第一次跟我回家时,着实吓了一跳。现在,他也学会了。

这样的传统,今年也免了。大家隔着屏幕互致祝福,发红包,诉友情,一样情义无价。

自家的过年程序还是有的。

老家离曲阜近,遵循圣人传统。除夕夜要敬天、祭祖、摆供。如果是在农村,院子里一般都有个香台子。城市里,就在客厅摆供桌,烧黄表纸。供桌上摆着干果和点心。干果有核桃、栗子、柿饼等,寓意柿柿如意。点心有蜜三刀、云片糕、糖球等。除夕夜12点,第一锅水饺,要下素馅的,寓意素净安宁。水饺熟了,盛出来先敬老天爷、敬老祖宗。

贴福字、贴春联、发压岁钱……这些也是过年的传统。我都这么大了,爹妈还给我发压岁钱。我也会给他们发过年红包。

孩子们玩自己喜欢的。侄子热爱书法,过年也写个不停。他把书法作品做成了挂历送给爷爷奶奶。

诗是陆游的《除夕夜》: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每年的春节,有变化,也有不变。过年就是这样,寄托着中国人的亲情和文化,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

祝福每家每户新春吉祥,万事顺遂,宏“兔”大展,春暖花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马燕

校对 徐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