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之夜,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创意歌曲《百鸟归巢》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美轮美奂的舞台呈现赢得亿万观众的好评。《人民日报》《福建日报》《泉州晚报》等众多媒体或通过纸媒报道,或通过视频号、公众号再现演出盛况。22日,央视《朝闻天下》聚焦被誉为“今年春晚最具文化价值的节目”——《百鸟归巢》,揭秘掀起新国潮的幕后故事。
【资料图】
“工工工工六阝六工乂,工乂下士下下乂”,这是世界级非遗南音在《百鸟归巢》合唱部分用古谱“工〤谱”记谱的古乐之声。这种传承千年的记谱方式,通过春晚舞台活化呈现,走进了亿万观众的心里。
演出后部分表演者拍照纪念(受访者供图)
《百鸟归巢》给导演组带来惊喜
既要体现非遗的原真性,让人们领略到传统的南音之美,又要考虑到全国各地的观众,不能太拘泥于传统形式,这样的分寸把握在歌曲《百鸟归巢》各个创作环节都需要精准拿捏。
《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副总导演邹为说,南音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一直想创作一个节目,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音,感受非遗之美。同时,这个曲目也十分有意义,《百鸟归巢》寓意着无数海外游子归家的心情,希望通过这个作品在春节当天演出,能够产生共情。
《百鸟归巢》是南音四大名谱之一,是一首描绘禽鸟特征、异彩生动景象的乐曲,全曲以黄昏意象构筑,且变化丰富,曲中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群鸦投林,乐章中更以吐音表现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
近年来,央视春晚导演组一直希望有机会把南音艺术搬上春晚舞台。然而如何既能保持南音的传统特色,又能使古老的南音为更多的观众所接受,导演团队一直在寻找切入点。直到2022年春晚剧组征集节目时,听到了歌曲《百鸟归巢》。
“2016年,我们当时的团队在制作《中国民歌大会》,了解到南音是中国音乐的‘活化石’,大家都觉得非常好听,当时就萌生让更多的人了解南音的想法。”《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技艺组节目导演郝婧说。
《百鸟归巢》的编导是咱厝人、泉州艺术学校舞蹈科长杨蕾,为使这个节目更具“泉州味道”,她做了不懈的努力。她坦言,接到任务后高兴不到三分钟,就一直思索到底要用什么样的形式来完成南音的编创,使其跟流行歌曲更好地结合。“在表演时,为了让舞台呈现更加唯美的效果,加入了梨园戏的手姿,还在每一位表演者脸部表情方面花了很长时间细抠细节,包括每一个眼神,力求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杨蕾说。
挖掘非遗无限文化潜力
南音漂四海,普天唱升平。泉州南音在春晚舞台上的惊艳亮相,让所有参与其中的创作者看到博大精深的传统非遗,有着无限的文化潜力和创新传播的可能性。
“有太多太多的南音传承人,每天都在传承弘扬南音,之前没有更多大的舞台让大家看到。我很幸运有机缘接触、学习泉州南音,通过《百鸟归巢》在央视春晚的舞台上演出,让更多的人感受南音独特的魅力,我相信还有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南音。”歌曲《百鸟归巢》演唱者谭维维说,此前她曾到泉州学习、体验南音艺术,接触了不少传承人,对他们兢兢业业地传承南音十分感动。
10日,春晚完成第三次彩排后,导演组又做了一个决定,特别邀请了来自台湾的南音传承人赖多俐加入演出。赖多俐的南音也是在泉州学习的。2012年,正在读高中的赖多俐作为交换生来到泉州艺校学习,这个机缘让她从此爱上了南音。“我在台湾从事表演老师的工作,在春晚舞台能够感受南音艺术的多元呈现,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赖多俐说。(泉州晚报记者 陈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