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速读:“人造肉第一股”走向亏损,走向餐桌仍是持久战

GPLP

作者:JTloml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开篇:

2019年起,“人造肉”概念成为食品科技领域的风口。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人造肉”近况如何?会是一支“潜力股”吗?

行业融资不断

人造肉的概念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

人造肉分为两种,其中一种人造肉又称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制成,因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种健康的食品,另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制造出的人造肉。

在人造肉行业里,做得风生水起的就数植物基汉堡了,引得雀巢、星期零、德克士、麦当劳、肯德基等食品巨头纷纷涉猎。

2019年5月,全球“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在纳斯达克上市,投资人包括比尔·盖茨、影帝莱昂纳多在内的豪华明星股东团,以及美国最大的肉类生产商 Tyson Foods。当天股价也随之暴涨163%,成为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IPO首日表现最佳的个股。

经常与Beyond meat被一同提起的Impossible Foods,作为植物肉两巨头都早已在中国进行了布局。

(来源:天眼查)

而在中国本土,植物肉品牌“星期零”也在2022年完成1亿美元B轮融资,由春华资本领投,曾鸣教授跟投,以及老股东愉悦资本、经纬创投、光速中国、云九资本追加投资,其首家自建工厂落地湖北孝感。

此外,星期零近年来也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与喜茶、德克士、全家便利店、瑞幸咖啡等全国超100家品牌均有合作,推出多款餐品。

双汇食品也在2021年成立了素肉产品研究所,积极开展素肉类产品研发,目前推出有“双汇发展素食界”植物蛋白肉等素食类产品。

2020年7月,雪榕生物对未食达完成1400万元的战略融资;同年8月,双塔食品、美国硅谷Up Honset Capital、天图资本等联合对国内植物基人造肉新品牌Hey Maet完成近千万元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

那么,人造肉将会成为主流吗?

渗透率低,难成气候

人造肉的出现,对于不少素食主义者来讲是一个福音,同时它的流行也是基于人们对于蛋白质的渴求、动物福利的顾虑、肉类制品进入市场的方式、可持续(发展)性和人们认为是更健康的营养素等因素促成的。

不过从现有数据来看,人造肉似乎难成气候。

2022年第3季度,Beyond meat净收入为8250万美元,同比下降22.5%;毛利为亏损1480万美元,净亏损为1.017亿美元。

截至美东时间1月10日,Beyond meat总市值为9.31亿美元,而2019年,其估值曾达134亿美元。

而作为肯德基麦当劳的植物肉合作商,其推出的多款植物蛋白产品,最终都黯淡退场,销量难敌经典产品。

(来源:Beyond meat三季报)

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来看,在国内人造肉也并未发展壮大,消费者对于人造肉的信心还有待提高。

中国人造肉产业链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生活水平较高,人们可支配收入可以满足人造肉的购买。广东由于经济发达,对人造肉概念接触较早,因此企业数量超过一千多家。其次是上海,接近500多家。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即便如此,从各方销售数据来看,人造肉行业虽然产品诸多,但尚未出现过爆款,渗透率较低。

据GPLP犀牛财经调研,多数消费者表示只是听说过植物肉的概念,并没有尝试过。而部分尝试过的人表示,还是与真正的肉存在一定的差距,有的品牌甚至可以用难吃形容,且价格比原肉还要贵一些。

人造肉在目前阶段似乎很难打动消费者,复购率不容乐观。

走向餐桌仍是持久战

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全球植物性人造肉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5.0%,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79亿美元。中国市场的增速最快,据Euromonitor预测,到2023年中国植物肉市场将达到130亿美元的规模。无疑,植物肉在中国市场颇有想象空间。

人造肉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众多消费者的选择,但其劣势也十分明显。

除了前文提到的口感问题,人造肉的标准也很难界定,市面上的价格、质量等参差不齐。

例如,Beyond meat天猫旗舰店,Beyond meat植物肉汉堡饼226g售价40.9元,同款产品在盒马售价59.9元,而同等重量的牛肉产品仅售20元,如此案例比比皆是。

人造肉所需的技术成本含量,导致其价格飙高,甚至高于等重的原肉。大众消费不起,或成为植物肉普及市场的一道门槛。

人造肉在渡过“2020元年”后迎来行业降温。2022年5月,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中表示,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发展合成生物学技术,探索研发“人造蛋白”等新型食品。给了人造肉行业一剂强心针。

人造肉市场尚未进入高度拥挤的红海阶段,留给企业的时间尚可,还需发展磨砺,提高工艺技术稳定性,等待市场对消费者的教育日趋完善,更好地享受规模效应带来的红利。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人造肉走向人类餐桌,仍是一场持久战。

(本文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