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快讯】90后姑娘成国内首位听障律师:将正义声音传到每个无声角落

扬子晚报

“(我)出生于大凉山,耳朵听不到,周围很多人觉得我只有一条出路—早点嫁人。”近日一段视频引起了无数网友的泪目,视频主角是一位名叫谭婷的“90后”听障女孩,出生于农村,家庭贫困的她凭借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2020年通过法考(据新华社报道她是国内首位通过法考的听障人士),用手语为其他听障人士提供法律服务,如今她已经帮助过4000多位听障人士。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谭婷,听她讲述打破固见,为弱势群体“发声”的故事。

没有伞的孩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雨天只能拼命奔跑

谭婷出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八岁时因病失去听力,由于当时就读的学校不具备接收听障学生的条件她被迫辍学。用谭婷自己的话来说,她从小就有一股倔劲,离开学校后她不断向父母表达继续上学的愿望,终于被一所特殊学校接纳。回归校园后谭婷没有辜负自己,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正常情况下,毕业后的谭婷会和身边同学一样,去一所特殊学校当老师。

谭婷

2017年,谭婷大学毕业,她在网上看到了一位唐姓手语律师招收助理的信息,这位手语律师曾经帮助过许多听障人士维权,谭婷深受触动,因此决定去面试,并顺利成为了唐律师的助理。谭婷告诉记者,自己在工作中,发现大多数来求助的听障人士文化水平偏低,甚至有文盲,他们法律意识淡薄,当自己的正当权益被侵犯时都不清楚,还面临“有苦说不出来”的情况。“每天来律所求助的人很多,唐律师分身乏术,我会帮着接待,但苦于自己没有法律知识,所以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看着他们着急,我又爱莫能助,我就萌生了学习法律知识帮助他们的想法。”

司法考试是国内难度最高的职业资格考试之一,据悉,全国平均通过率常年在10%左右。对于谭婷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她是零基础自学,由于网上的课程大多没有字幕,谭婷只能选择最原始的方法——看书。备考的三年里,她几乎每天六点起床,晚上十一二点甚至更晚入睡。乘坐地铁、上厕所的碎片时间都会被她利用起来,用手机看知识点。“好几次看到文字就生理性头晕想吐。”2018年法考,差10分;2019年,差4分。其间,一起来到律所的聋人同事,也陆续离开,只剩下她一人。这位“孤勇者”坦言,自己哭过很多次,但想起律所那些听障人士有助的眼神和那个有心无力的自己,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她常说“没有伞的孩子,在雨天只能拼命奔跑。”

天道酬勤,2022年,谭婷通过司法考试。根据新华社此前的报道,她是国内首位通过法考的听障人士。

想用一双会说话的手

把正义声音传到每个无声角落

曾经,谭婷遭受过质疑,“不能出庭的律师算什么律师?不能在法庭上和法官正常交流,如何去帮助听障人士?”这让她陷入了一段时间的迷茫,聋人律师的价值和意义在哪?最终,一段经历给了她答案,谭婷对记者回忆道:

一位听障女孩在父母包办婚姻的情况下,嫁给了一个正常人,婚后她在婚姻生活中并不幸福,经常遭到家暴,她想离婚,但是老公不同意。后来她不堪家暴离家出走,到外地去打工,在工厂她听同事说重庆有会手语的律师团队能够帮助聋人维权,于是她开始寻找我们的联系方式,她见到我们的时候,边打手语讲述自己的经历边流泪。后来在我们的帮助下,她最终离了婚,并重新组建幸福家庭,开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一个律师的存在价值,不止是在法庭上,还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在法庭外,为听障人士提供法律咨询,帮助他们调查取证,这部分工作值得我去做。”为了帮助更多听障人士,谭婷在几个互联网平台开设了账号用手语普及法律知识,每天她都会收到大量的私信,如今,谭婷的微信好友里有四千多位听障人士,每天她要接几十个视频咨询,因为听障人士白天要上班,所以很多情况下,谭婷会在下班后接听视频通话,和听障人士进行沟通。在手机镜头前,他们用手语无声地交流着,有时候几十分钟,有时候几小时。“很多次累到几乎崩溃,但看着对方用手语表示谢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与听障人士的沟通中,谭婷发现,因为接收到消息有限,很多听障人士对于法律了解甚少,比如高空抛物是违法的,朋友借钱不还是可以起诉的,这都是很基本的法律常识,但很多听障人士并不知道。谭婷希望通过自己的视频帮助听障人群知法懂法守法,也希望自己的经历能够鼓舞有梦想的人。

谈及新的一年中的打算,谭婷表示,“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为听障人士提供好每一次法律咨询,并希望能够把普法工作做好。”

谭婷和记者交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天圣

校对 徐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