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他婉拒了金融机构等单位的邀约,笃行在公安执法一线逐梦法治。如今的他,已成为南京市公安局法制专业人才,他就是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执法管理大队教导员柳方刚。
(资料图片)
“讯问时必须有两名办案民警在现场,如果只有一名办案民警,那就必须中断讯问,如果我们发现办案讯问人员有违规情节会立即提醒、现场纠正。”2022年11月29日,在玄武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内,柳方刚边走边介绍道。
玄武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江苏省首家“一体化、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截至目前,该中心已交出一份安全运行1800多天、审查嫌疑人1.8万余人、零安全事故的“高分答卷”,先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建设应用成效突出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改革开放四十年”江苏公安十大改革举措、首届“江苏最美警察集体”、全省执法办案中心示范点等诸多荣誉。
图为柳方刚在工作中
当“法治梦”邂逅“警察梦”,他是这样选择的
戴着眼镜的柳方刚,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学历,第一眼,给记者的感觉就是文质彬彬。他笑着告诉记者,真正进入南京警营的那一天,自己远没有现在这么平静。“当时的心情像坐了过山车,因为第一站是做一名巡警,对于从来没有任何工作经历且或许有些自命不凡的我,可谓是当头一棒,在逃离与坚守之间徘徊,感觉离所学法律越来越远。有过迟疑,有过彷徨,但是看到穿上警服的自己,挥之不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我选择了坚守。”
9年基层工作中,他曾在接处警、刑侦、法制等多个岗位历练,从处理第一起警情的紧张不堪到抓获第一个犯罪嫌疑人的惊心动魄,从审核第一起案件的惴惴不安到参加第一次庭审时的唇枪舌战,每一步都很踏实、都在积累、都在蓄力。
2016年起,柳方刚调入玄武公安分局法制大队。身处法制审核一线,柳方刚坚持稳扎稳打,不放弃任何一起疑难复杂案件探讨的机会,在为基层办案单位解决难题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法律水平。《刑法学》书籍换了一版又一版,《公安民警执法办案手册》翻旧了一本又一本。在泛黄的书本里、在每一起案件审核指导中,柳方刚找到了自己实现“法治梦”的舞台。
“不论是案件审核,还是执法规范化推进,我想得最多的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将上级要求与基层实际相结合,解决基层办案单位的疑难复杂法律问题成为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柳方刚说。
2022年4月26日清晨7时许,玄武公安分局收网了一个在南京某区写字楼内的养老诈骗犯罪团伙,打响了全市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犯罪专项行动的“第一枪”。犯罪团伙通过假冒资深医师身份等方法,博取老年人信任,以推销保健的形式对老年群体实施诈骗,让百余名老年人同时蒙受了经济损失和精神打击。
“当时办案民警义愤填膺,都想尽快将嫌疑人绳之以法。办案初期,面对众多团伙成员,如何有效提高民警的办案效率,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柳方刚回忆道。于是,善于用法治智慧和思维解决公安难题的柳方刚,率团队创新研发了“同步审”办案机制,探索通过在线方式,实时同步查看笔录,发现问题、疑点后及时批注,实现了证据资料共享化、证据归集自动化、办案指导即时化和法制审核同步化,改变了过去民警办理团伙案件时“各自为战”“盲人摸象”的局面,迅速提升了案件侦办效率。
图为柳方刚在工作中
当“践行者”叠加“探索者”,他是这样行动的
“有时候,群众追求一份公平正义,比追求一份利益来得更加执着。” 柳方刚说,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他对公平正义有着更深刻的体会。
作为市公安局首批公职律师、市公安局法律援助团成员和政法网格员,柳方刚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进网入格,开办“法律义诊”,开展“你,离犯罪有多远”“非吸案件预防”“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多种主题的法律宣讲、普法,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等常见犯罪的入罪门槛,强化群众的法治理念,算清违法犯罪成本,提高群众的守法自觉,同时用心用情解答百姓的涉法困惑、化解街坊邻里矛盾纠纷。
从法治公安的“践行者”,到法治改革的“探索者”,柳方刚相信学无止境,因此从未止步。他先后参与建设运行全省首家“一体化、智能化”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编写分局执法办案宝典,研发所队执法监督系统等创新品牌项目,获得上级公安部门表彰。
“我想用三个特别来评价柳方刚,那就是业务上特别精湛,抓工作特别细致,落实工作特别有节奏。我们中心除了办案服务职能外,还有执法监督的职能。他结合分局的执法情况,把民警经常遇到的执法风险点进行了一一梳理,总共梳理出70个风险点,再和执法场所的科技化手段相结合,把传统的人工判定风险点变成了科技自动化判定,从而更有利于执法监督。”玄武公安分局执法管理大队大队长周桂华表示。
通讯员 宁公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