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组培中心。资料图
【资料图】
选育农业新品种(品系)845个、研发和配套新装备230多项、集成农业绿色节本增效技术等700多项、建立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200多个、推广台湾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超过1600万亩次……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针对人多地少、农业多样性资源丰富的特点,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为全方位推进福建特色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提升创新能力,搭建创新平台
“一粒好种子,一个好品种,得来是多么不容易。”9月1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来自福建龙岩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在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中,讲述他50年的金色种子梦。他主持育成“东方神稻”“汕优63”及系列杂交水稻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14多亿亩。
持续加大农业科学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力度,近十年来,福建农业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基础原创研究领域,首次公布的甘蔗基因组成为全球第一个组装到染色体水平的同源多倍体基因组,首次完成感染凡纳滨对虾镰刀真菌基因组图谱构建,对双斑东方鲀等开展全基因组测序,成功完成木麻黄基因组组装与测序。
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圣泽901”白羽肉鸡成为我国首批自主培育的白羽肉鸡新品种;研制出石斑鱼病原菌灭活疫苗,免疫保护率可达到90%;猪场粪污微生物异位发酵综合利用技术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成果一等奖。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废旧农膜回收率达83%。
在强化种业创新与产业化上,累计自主选育143个新品种通过品种审定、登记和鉴定;累计收集鉴定农作物优异种质资源2800多份;累计收集保存林业种质资源1809份,优选优良品种(品系、无性系)45个,率先建成全国第一个杉木第四代种质资源库。
为加快建设高水平研发平台,支持福建农林大学海峡联合研究院等5家科研单位引进重大研发机构,支持福州市海洋产业、大黄鱼、大武夷茶等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肉食品安全生产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7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获批。
坚持产业集聚,创建了11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4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7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推动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目前,通过农业科技园区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讲座15.8万人次,带动农户培训25万多人次,吸引就近就业130万人。
发挥“海峡两岸联合基金”项目和10个闽台农业合作推广示范县、9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产业园、125个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的作用,开展照灯产期调节、无病毒嫁接等关键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
为推动农科教、产学研结合,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联合成立了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组建了16个专业联盟,吸引130多家成员单位、650多名专家参与,形成“领导小组+理事会+专业联盟”的工作格局。
转化科技成果,加快农业“五新”推广
阡陌纵横、农机驰骋,从耕田、育苗、插秧、植保、收割到烘干,全程均可机械化……在福建的广袤农村,智慧种养屡见不鲜,农业“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器)在生产过程中加快推广应用,科技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二十多年来,福建全省累计选认科技特派员62369人次,长期深入农村基层一线,手把手培训示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闽台“五缘”(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优势,近两年福建还选认台籍科技特派员近200人次,到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创业和技术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全省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8779项、项目总投资超过300亿元,领办、创办、协办的各类经济组织和形成利益共同体共3892个,建立示范基地数量共6104个,制定技术标准数量1230个,带动增收农户7.9万户。
打造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示范基地,2012年以来,福建全省在农业科技领域共登记技术合同近3000项,成交额5亿余元,科技成果登记500多项。目前,全省拥有省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54家,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网络。
以实施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福建全省70个农业县、871个乡镇中成立了农技推广机构2056个,拥有县乡农技员8778人,修缮或新建业务用房,配置办公、检验试验等仪器设备,大大改善了县乡农技推广站所条件,基本实现了“办公有场所、下乡有保障、服务有手段”。
实施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全省县乡农技员每三年轮训一遍,建设了2500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遴选了10万多个示范主体,每年遴选推介农业主推技术1000多项,广泛开展技术集成、示范培训、现场观摩,辐射带动100多万农户。
农业“五新”进村入户进一步加快。组织开展了“科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千万行动”“农业专家八闽行”等一系列活动,从全省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选派1000多名中级职称以上农业专家,下沉到1万多个建制村,走进田间地头,点对点、面对面解答农业生产技术难题。
培育高素质农民,完善科技创新体制
7月29日,为期6天的龙岩高素质农民电商直播培训班圆满结束。网红主播达人、村播孵化运营团队围绕农产品直播专项提升、短视频拍摄制作提升两大课程模块,给学员们带来了一系列沉浸式、互动式、实战化的体验。
近十年来,高素质农民培育已连续多年列入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在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工程方面,2013年,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行免学费、杂费、书本费、报名考试费和生活费补助的“四免一补”政策。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选送一批农村种养大户等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截至2021年底,全省已累计招收大中专学历教育学员6.82万人。
在高素质农民培训方面,依托农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培训机构,打造一批“可学、可看、可训”教学实训主阵地。目前,全省已有各类培训机构260个、实训基地1100个。截至目前,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培训经费5亿多元,新增培训高素质农民30多万人。
在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方面,根据农时季节和农民实际需求,通过省应急会商指挥视频系统等网络,每月举办1期全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班。制作媒体课件上传到远程培训网,免费提供给农民在线学习。近十年来累计接受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农民达900多万人次。
在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福建围绕农业科研项目管理、农业科技选才用才、基层农技员职称评聘方面出台了系列措施。先后两次修订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在农业科技领域,共遴选出省“双创人才”42名。
推进基层农技员职称评聘改革,全省农业技术人员职称设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助理级和员级五个层级,长期在县乡村一线,符合条件的可申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职称。对有基层挂职、驻村、援藏、援疆等经历的优先评聘,不再对基层经历作硬性规定。(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