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播报:改革引领,泉州加速“强产兴城”

福建日报

历史文化名城泉州,是福建民营经济大市,被业界誉为“民办特区”。

改革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泉州市以“晋江经验”为指引,勇闯改革深水区,深化“强产业、兴城市”创新实践,民营经济砥砺前行,奋力建设“海丝名城、智造强市、品质泉州”,走出了一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城市加速蜕变之路。

爱拼敢赢


(相关资料图)

勇当改革开放弄潮儿

“爱拼敢赢”是泉州的名片。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泉州GDP从4814亿元增至1.13万亿元,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工业总产值跃上2万亿元台阶,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第8位;首批入围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91万元、1.18万元增至5.50万元、2.59万元,接近翻番。

泉州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和跃升,得益于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进,激活了泉州经济发展的活力,助推了泉州作为“民办特区”的蜕变与成长。

石狮,泉州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县域之一。

近日,记者走进石狮市行政服务中心发现,这里竟然有专门为企业入驻石狮设置的临时办公室,方便企业及时、精准办事。

总投资82亿元的建新轮胎一期项目建设之初,项目建设小组就全体入驻中心的临时办公室。

“有这样一间办公室,就像在我们公司做事一般方便,吃完午饭休息片刻,就能继续办理相关业务,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建新轮胎负责人蔡金宣对记者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公司发现用地前后存在约22米的落差要填平,需要30万立方米的土石方,总投资约1000万元,由于及时对接,难题很快得到解决。

据了解,近年来,石狮市持续简化审批程序,推行“一窗通办”套餐式服务,让企业实现“跑一趟、到一窗”完成开办全流程,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在当下的泉州,类似石狮这样的改革举措不胜枚举。十年来,泉州改革多领域纵深推开,市级统筹推进超500项重点突破改革事项。各县域特色改革纷呈,承担了超百项国家、省级试点任务,晋江“产城人”融合集成改革、石狮传统商贸口岸转型、泉港产城融合、永春“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等制度性创新风起泉涌,极大释放基层活力。

改革激活创业。十年来,泉州市场主体从26.2万户增至131万户,总量全省第一,带动新增就业134.2万人。

深耕实业

高质量发展迈大步

发展以工业经济为主的实体经济,是泉州的看家本领。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致力于实体经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形成了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9大千亿产业集群。2020年,泉州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大关。去年,泉州经济总量跃升至1.1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传统制造业进入转型升级窗口期,泉州又高举创新大旗,引导企业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踏上新一轮高质量发展之路。

位于南安的九牧集团,是国内卫浴产业龙头企业。近日,记者在九牧集团看到,消费者通过手机端可随心定制卫浴产品,整个过程只需要1小时设计、24小时制造。从设计、技术到品质、收款、交货,全流程实现物联数字化,九牧实现了从销售到工厂的零库存生产方式。

“通过智能化和数控技术改造,我们对卫浴产业的生产流程进行优化,基本实现了全自动化与数字化。”九牧集团董事长林孝发对记者说。

在泉州产业界,像九牧集团这样推进“机器换工”和“数控一代”改造已成为一股潮流。数据显示,十年来,泉州的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从251家增至1630家,年技改投入从250亿元增至近千亿元,智能化改造覆盖半数以上的规上企业,推广工业机器人1万多台,打造了一批“灯塔工厂”。

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泉州市规划编制实施18个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按照“一产一策一专班、一规划一计划一方案、一产业一平台一园区一基金”,筑牢产业根基,巩固“搬不走”的制造业优势。数据显示,泉州亿元企业从2012年的565家增至目前的3091家。

此外,为解决企业转型升级中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问题,泉州市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引进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等18家大院大所。

产城融合

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驱车进入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行政服务区一带,一栋栋现代化的办公大楼矗立眼前,匹克、中绿、连捷等一批民营经济总部在此安营扎寨。这里,就是泉州最大的总部经济区——泉州中央商务区。

在泉州中央商务区内,泉州大剧院、泉州科技馆、泉州工人文化宫、泉州图书馆等“四朵金花”坐落其中。行政中心、企业总部、公共配套设施、现代化住宅小区错落有致、交相辉映,一座现代化的宜居宜业新城呼之欲出。

穿行于泉州古城区,一条条独具闽南特色的古街吸引着万千游客。去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遗成功,为泉州文旅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今年一季度,泉州规模以上文化产业企业数达720家,同比新增58家,增加数创近三年来新高。

作为一座古城,泉州市十分注重文脉传承。泉州创新古街巷古建筑整治机制,呵护乡愁原真风貌,活态留存“见人见物见生活”市井烟火气,打造了西街、金鱼巷等“一生一至”的流量爆点。此外,泉州还建设了23个生态连绵带项目,拓展“一环一湾十廊”蓝绿交织空间,建成“水线”16.5公里、“山线”22.5公里,泉州市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覆盖率由不足20%跃升至近70%。

为提升泉州城市的集聚度,泉州市还完善跨县域统管统筹机制,提升“聚城畅通”交通体系,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76平方千米拓展到目前的24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4%提升至69.7%,加快塑造现代海丝新城面貌。产城融合下的泉州,一座居者自豪、来者依恋、闻者向往的“圆梦之城”正在加速形成。(记者 何金 通讯员 施铭鑫 许晓城 陈鑫炜 黄瑜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