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日前,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徐鹏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Aquaculture》发表题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抗性基因组选择育种”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项研究通过基因组选择技术培育了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新品系,显著提升了由变形假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抗性。这是该团队自培育出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新品系“宁抗1号”以来,再次在大黄鱼抗病选育工作中取得的新进展。
当前,病害问题是限制我国海水养殖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每年都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中最具商业价值的海洋渔业品种之一,大黄鱼的养殖同样面临病害频发的问题。同时,我省是中国的大黄鱼主产区,养殖产量占全国八成以上。
徐鹏介绍说,由变形假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是困扰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关键细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加强基因组选择等前沿育种技术在大黄鱼抗病品系选育中的应用,对于推动大黄鱼养殖产业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徐鹏教授团队与宁德市富发水产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联合育种,面向大黄鱼养殖产业的重大需求,自2018年着手开展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的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工作,构建了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人工感染体系和标准化测评体系。
“通过关联分析发现抗病相关的遗传规律,我们确定了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性状可预测性最强的‘育种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候选亲鱼进行遗传评估,于2021年春季获得了首批大黄鱼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160万尾。”徐鹏介绍,在后续的工作中,团队进一步对该选育系后代进行了抗性测评,结果显示,人工感染后选育系相比对照组存活率提升18.67%至27.77%,表明抗“内脏白点病”选育系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提升。(记者 李珂 实习生 王偌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