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 父母应科学应对

安徽日报

中国营养学会近日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显示,6至17岁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青少年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青少年肥胖率居高不下,增长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数据表明,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肥胖严重影响青少年身体健康,控制青少年肥胖刻不容缓。

孩子肥胖主要是不合理饮食结构、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导致的。从这两方面说,父母应对孩子肥胖负主要责任。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模仿家长的一言一行。有些家长自身缺乏健康管理,长期暴饮暴食、不参加锻炼,却要求孩子做到“管住嘴,迈开腿”。孩子难免有抵触情绪。父母应当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跟孩子一起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并深度参与到“超重”孩子的减肥计划中,从而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又可陪伴孩子成长,促进亲子关系融洽。

很多家长虽然关注孩子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但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往往无法保证“超重”孩子科学减肥。比如,有些家长采用过度节食、超量运动等方式,甚至盲目给孩子服用减肥药物,企图达到快速减肥目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影响孩子身体健康。

减肥是个长期过程,必须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即使是成人减肥,也不能采用过度节食等简单粗暴方法,更何况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家长应主动学习科学饮食知识,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让家庭饭菜既可口美味又低脂健康,满足孩子成长需要。积极响应“双减”号召,减轻孩子课业压力,制定科学运动计划,结合兴趣爱好选择运动方式,让孩子在出力流汗中消耗多余脂肪、提高新陈代谢,达到科学减重目的。

胖在身上,苦在心里。肥胖影响身体健康,容易给人带来懒惰、不爱运动、反应迟钝等负面印象,还会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心理阴影,伤害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父母要多与孩子交流,帮助孩子科学对待肥胖问题,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多参加文体活动,不让肥胖成为“成长的烦恼”。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