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坚持以民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不断夯实民生保障、纾解民生难题、增进民生福祉,推进各项民生事业繁荣发展,交出了一份更有温度、更有质感的高质量民生答卷。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以人为中心。开发区不仅要做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高质量发展的领头雁,更要做民生改善的排头兵。”廊坊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一平说,他们将始终聚焦解决好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推进教育质量提升
——近5年教育经费支出由1.49亿元增加到3.65亿元
走进廊坊开发区第六小学,看到的是优越完善的教学环境,感受到的是翰墨书香的文化氛围。这所新建成投用的小学设有36个班,有效缓解了周边常住居民、企业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需求。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坚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力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不断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教育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近5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由1.49亿元增加到3.65亿元。
加强顶层设计,廊坊开发区制定《教育高质量发展3年行动计划》,向着“打造京津冀一流教育”的目标奋进。以“现代化、生态型、园林式、中国风、书香气”为目标,超前实施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5所小学先后建成投用,1所中学、1所小学在建,两所小学延伸布局,一座座建区以来标准最高、设施一流的学校拔地而起。
廊坊开发区还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中小学体制机制创新改革,突破教师编制瓶颈,招聘中小学、幼儿教师600余名,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发展壮大。该区组织全区校长、教师赴上海、深圳等地培训,结合教师工作生活实际,持续完善一系列服务保障机制,教师权益保障更加有力,教学科研取得丰硕成果。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廊坊开发区2019年建成开发区一幼、四幼,结束了全区没有公立幼儿园的历史。之后,该区每年按照规划新建1至2所幼儿园。同时,通过“政府买服务、园所得扶持、幼儿享补助”的方式,持续加大对普惠性幼儿园的扶持力度,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目前,全区共有公办幼儿园7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所,形成以公立幼儿园为主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特色幼儿园、高端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共存的格局。
完善养老医疗民生保障体系
——高标准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公益性养老院
每天9时,居住在十九城邦小区的王克龙老人都会步行到东方之珠社区日间照料站打卡,这所日间照料站于去年9月建成投用,社区老人在这里可以享受棋牌娱乐、休闲阅读、健康养生、定期义诊等服务。“这里离家近、设施好、活动多,每天都来这里下下棋、打打牌,心情格外舒畅。”王克龙说。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统筹发展养老事业,努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养老服务网络。
该区高标准建成近5000平方米的公益性养老院,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制定生活、照护、安保、医疗等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配备文体娱乐活动室、食堂、卫生室、阅览室等场所,配齐医疗、卫生、生活等人员,全链条做好老人的生活照料、营养膳食等服务保障工作。
在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的基础上,他们还借助社会力量,通过鼓励兴办老年公寓、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站、智慧养老社区等养老服务机构,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
与“老有所养”一样,“病有所医”也是百姓幸福生活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健全完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等问题,百姓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我岁数大了,上医院不方便,现在开发区人民医院的专家能下沉到社区为我们检查、看病,真是太好了。”日前,家住花栖左岸小区的龚玉琴高兴地说。她拉着由开发区人民医院下派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的医生王磊的手,连连道谢,分享身体康复的喜悦。
该区在全市率先建成由区级医院引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引领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人、财、物完全统一管理的区域医共体,定期选派区级医院副主任医师到社区下沉坐诊,让群众就近便捷就医,实现“小病不出小区、常见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开发区,疑难危重再转诊”,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全力承接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廊坊开发区加快推进集综合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功能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放疗综合楼、特需体检楼即将投入使用。
廊坊开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为目标,继续加大养老、医疗等民生保障力度,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着力稳就业
——近5年新增城镇就业1.5万余人
“上个月,我通过人社部门的微信平台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人社部门还组织企业为我们提供前期培训,让我能安心上岗。”在北京滨松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新入职员工张桐非常满意自己现在的工作。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制定出台一系列稳岗位、长技能、促就业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存量、扩就业增量。近5年,该区新增城镇就业1.5万余人,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万余人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和职业技能提升资金6000余万元。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稳就业、强保障、惠民生,为群众撑起普惠民生的“幸福伞”。
该区深入落实社保、医保等优惠政策,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医疗保险全民参保,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达到15.58亿元,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02579人、121284人,基本实现了社保、医保全覆盖。
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该区健全完善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办法,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确保生活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同时,大幅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等民生保障标准,处于全省前列。近5年,累计为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发放保障金、补助补贴资金3500余万元。
该区还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对城镇低保、低收入困难家庭实现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对在区内住院治疗的低保、特困等人员,实行“先诊疗、后付费”,个人自付费用由财政负担。设立开发区特殊群体大病救助基金,累计救助困难群体1000余人次,发放救助资金995.5万元。
提升城区颜值品质
——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2个
高标准的城区道路宽阔笔直、四通八达,密布各处的公园、游园五步一景、十步一观,葱茏的树木、盛开的鲜花装点着每一个角落……初夏时节的廊坊开发区,处处花团锦簇、绿草如茵。
近年来,廊坊开发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从基础设施建设、道路交通、城区绿化、拆迁治违、智慧园区打造等方面入手,推动城区颜值品质升级,提升园区承载力和群众幸福感。
该区将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纳入民生工程,先后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2个,区内20个行政村拆迁改造11个。对憩园小区等老旧小区实行改造,3万余名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同时,对40余个小区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完成13个老旧小区556个单元“高空飞线”治理,人民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提升。
开发区畅通城区经脉,打通了艺术大道等4条断头路,改造提升了创业路等多条主干道,形成五横四纵快速路网体系;高标准完成了起步区雨污管网改造工程,涉及道路15条,改造管网总长24.2公里,道路品质进一步提升。
大力开展造林绿化,该区以京沪高速两侧绿化带和区内重点区域、道路为重点,对标北京绿化景观,全力打造高速沿线彩色林带以及城区绿色精品线,区域绿化美化景观连线成片,人民群众赞不绝口。
■相关
今年高标准实施12项民生工程
河北日报讯(记者孟宪峰 通讯员陈哲)日前,廊坊开发区出台《2022年12项民生工程实施方案》。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实施12项民生工程,确保12月底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城乡建设方面,高标准实施城中村改造安置房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城中村改造攻坚行动,扎实推动回迁安置工作,今年完成韩胜营改造项目400套安置房建设并交付;实施城市改造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净化、美化、绿化、亮化,到今年底,实现城区道路“水洗机扫”全覆盖,新建口袋公园两个,城市路灯覆盖率达到100%,提升重要道路、重点建筑亮化水平,提升3条“四化”样板示范街,形成1条跨区示范样板街道;实施停车设施建设工程,今年规划建设700个停车位。
围绕村街环境整治等方面,实施农村厕所改造提升工程,按照2022年度全市计划,结合开发区实际,对辖区内9个未拆迁改造村街进行农村户用厕所新建、改建,建设农村公厕,实现公厕基本全覆盖;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今年底前,在9个未拆迁改造村街,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实现全区村庄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全覆盖。
围绕政务服务、文化惠民等方面,实施政务服务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提升工程,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完成网上政务服务能力向村(社区)延伸,承载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和线下办理,村(社区)认领事项100%实现网上可办(除不宜网办事项外),完成政务服务智能终端在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及相关社会机构经营网点的布设任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文旅活动,“七进演出”达到41场,发放惠民卡70张、惠民券3442张,建设4座标准化旅游厕所。
围绕就业、养老方面,实施就业促进工程,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年内城镇新增就业2600人,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就业职业培训3100人次,培育特色劳务品牌1个;实施养老服务提质增能工程,支持15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政造,改善居家生活照料条件,提升居家养老生活品质,全面落实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机制;实施“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升工程,今年培树两名市级“廊坊福嫂”系列先进典型。
围绕卫生健康方面,实施康复中心服务能力提质工程,以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成至少两家康复中心,不断提高康复中心的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实施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工程,今年全区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项目实现区域全覆盖,建档立卡育龄群众应筛尽筛,通过孕期及时筛查、诊断和遗传咨询指导,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