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来到宿州市埇桥区永安镇孙安村村头,只见村民孙宗兰正沿着方河边悠闲散步。“自从有了专业队伍的守护,河水清了、鱼虾多了,生态也好了。”孙宗兰笑着对记者说。
方河的变化得益于埇桥区以河长制为核心,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河道管护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通河湖治理“最后一公里”。如今,水面有保洁船,岸边有保洁员,已成为埇桥区河湖一景。
埇桥区河道多、水域面积大,境内设立区级河长的河道有15条,全长约439公里;设立区级湖长的水库(湖泊)有7座,水库集水面积超800平方公里。过去,由于实施单一行政化管护,存在信息报送迟缓、设备专业程度不高、应对突发水环境事件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2021年,该区采用“市场运作+政府监督”模式,引进第三方专业河湖管护团队,有效提升了河湖管护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第三方管护团队组建技术组、巡查组、保洁组、应急组、专家组等队伍,先后投放大型保洁船9艘、小型保洁船10艘、日常巡查船18艘以及其他先进作业设备、应急设备,采用现代化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的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在组建保洁队伍中,第三方管护团队优先吸纳脱贫户就业,实现河湖管护、巩固脱贫攻坚和助力乡村振兴“三赢”。
在埇桥区东南部的芦岭湖上,两名巡查员正驾船巡查湖面。岸边,几名保洁员认真清理枯草和垃圾。
“芦岭湖被列入淮水北调宿州市配水工程中的调蓄工程,湖面常态化保洁非常重要。”第三方管护团队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团队组织工作人员对水域进行全天候、无死角巡查与保洁,及时、精准发现问题,确保涉水垃圾日产日清。对巡查中发现的专业性强的问题,该团队及时报送埇桥区河长办进行会商研判。
引入社会资源参与河湖管护并不是一“包”了之。埇桥区建立完善的巡河登记制度,充分利用“巡河”App进行责任河道巡查记录,确保巡河台账完整,做到巡有记录、查有依据。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交(督)办处理;涉河湖重大违规违法问题,及时上报区河长办,由区河长办协调相关河湖警长、检察长快速处置。
埇桥区还建立健全考核和奖惩机制,通过日常检查、平常巡查、专项督查等方式,对河道保洁情况进行评分。
“通过创新实施河湖管护市场化机制,埇桥区区级河道及小型水库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今年,埇桥区将该模式逐步向各镇级河道、山围塘等农村河湖推广,力求实现全区河湖管护更加专业化、精细化,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埇桥区政府负责同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