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救人,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一个小小善举,就能够挽救一个鲜活的生命,并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去做并且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我义不容辞。”4月24日,在位于蚌埠市禹会区的蚌埠开恒电子有限公司,谈及不久前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经历,38岁的员工徐大春这样说。
13年前,在一次街头的无偿献血活动中,徐大春报名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此后,他一直等待着,希望有机会帮助受病痛折磨的有缘人。2021年1月,徐大春终于等到蚌埠市红十字会的来电,通知他与一名患儿初配成功。“那一刻我感受到的是幸运,是幸福,更是责任。”徐大春回忆说。然而遗憾的是,因为有一项指标不完全吻合,徐大春未能实施捐献。他只能在心里祝愿患者,同时等待下一次捐献的通知。
今年2月,蚌埠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再次响起。当得知自己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配成功,且患者情况紧急,需要高分辨检测和体检同步进行时,徐大春一口答应捐献。而此时他的父亲因为脑疾住院治疗刚刚出院,他的妻子还怀有身孕,家里家外都需要照顾。
“为救人,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徐大春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完成各项检查。
体检过程中,因为心电图结果存在问题,徐大春接受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他内心十分紧张,担心再次错过救人机会。所幸复查结果合格,徐大春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徐大春没有告诉他们实情,只说自己到合肥出差几天。“这可是中彩票的概率,亲人都不一定能匹配得上。我匹配上了,这就是缘分,现在我就是他的希望。我只是去献一次血,只不过时间长一点,但挽救的是人的生命,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他耐心地做好妻子的思想工作。
3月28日,徐大春在蚌埠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陪同下,前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实施捐献。4月2日上午,历经4个多小时的采集,徐大春顺利捐献了306毫升造血干细胞。
无独有偶,今年3月4日上午,蚌埠市“95后”快递小哥余朝响在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成功捐献200毫升造血干细胞。
徐大春、余朝响捐献的这些生命火种,都在第一时间被运送至受助者所在医院,为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
“希望我的行动,能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队伍中来。”余朝响说。
“捐献遗体,为社会作最后的奉献”
脸庞秀丽,笑容灿烂,生前的李璐阳光而自信。要不是病魔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她应该正带着孩子在蚌埠市龙子湖公园赏花观景……
“姐姐是一个阳光开朗的人,平时热心公益事业,即使身患癌症后也保持着乐观、坚强的态度。虽然姐姐走了,但她的眼角膜留了下来。移植她眼角膜的人可以替她看这如画的风景。”4月1日,看着姐姐生前的照片,妹妹李莉感慨地说,将角膜和遗体捐献出来,是姐姐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的温暖。
“妹妹,癌症患者的器官还能用吗?要是能用的话,把我的遗体和器官一起捐了吧!”2020年6月11日中国器官捐献日那天,当李莉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登记自己的信息时,躺在病床上的姐姐忽然提出也要捐献遗体和器官。
得知自己的眼角膜还能使用,李璐憔悴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就太好了!我走了,但我的眼角膜可以留给失明的人。他(她)可以替我继续看这个美好的世界。我还要把遗体捐献出去,用于医学研究,这样我也死而无憾了。”
就这样,李璐也进行了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在两个女儿的带动下,李母也有了捐献遗体和器官的打算。此后,一家三人成为遗体(器官)志愿捐献者。
2021年夏天,李璐的癌细胞开始转移,转移速度很快,从盆腔到骨头再到肝肾等,只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从蚌埠到上海,无论辗转哪家医院诊治,她的钱包里都一直装着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在她突然病危的时候,家人拨打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电话,表达了李璐捐献角膜和遗体的意愿。李璐去世后,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蚌埠医学院接受站接收了她的遗体。
“我之所以志愿捐献器官和遗体,是想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更是出于感恩。”李莉告诉记者,她的女儿是一位扩张性心肌病患者,2018年在武汉协和医院做了心脏移植手术。女儿在ICU病房住了100多天后,虽然最终还是因并发症去世了,但是李莉一家永远感谢那位捐献心脏的好心人,并且想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
“这几年,我们一家在医院待了太长时间,目睹了各种病人的痛苦挣扎。捐献遗体和器官就是希望能帮助需要的患者,同时希望我们国家的医学进步再快一些,能挽救更多的人。”李莉说。
“我志愿在离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无偿奉献给祖国的医学科学事业,为我国医学教育、科学研究和提高疾病防治能力贡献自己最后的一分力量。”今年春节假期一结束,蚌埠市民李祥培老人在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回避不了。多行善举可以温暖更多的人,捐献遗体也算是自己为社会作最后的奉献。”李祥培说。
“凝聚力量,让爱的火炬燃得更旺”
“人体解剖学是所有医学院学生的必修课。可以说没有捐献的遗体,医学不可能取得进步。”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蚌埠医学院接受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表达对遗体捐献者的敬意,老师和学生每次上解剖课前都要面对遗体进行默哀,“这样做既是致敬逝者,也体现了对生命无私奉献的尊重。”
近年来,蚌埠市红十字会大力开展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志愿捐献宣传活动,并采取荣誉表彰、走访慰问、清明节缅怀等形式,感召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捐献的崇高事业中。蚌埠医学院接受站通过党员志愿服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在阜阳、亳州、蚌埠、淮北、宿州五市开展捐献和医学人文教育宣传活动,普及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相关知识。
截至目前,在蚌埠市完成登记注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有1497人,成功捐献16例;在安徽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蚌埠医学院接受站注册登记的志愿者有1335名,实现捐献122人。
“今年我们将在市辖各区分别设立遗体器官捐献登记点,方便群众志愿捐献遗体登记,同时持续开展造血干细胞、遗体器官志愿捐献宣传进社区活动,动员凝聚社会力量,让爱的火炬燃得更旺,让更多生命因奉献而精彩!” 蚌埠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孙林说。
“虽然我不知道您身处何方,工作是什么,性格又是怎样,但我觉得你也许就是传说中的天使吧……”这是在徐大春捐献采集当天,患者通过红十字会转交给他的一封手写感谢信上的话。“我会把捐献证书和这封信送给即将出世的孩子,告诉他这是爸爸给他准备的值得纪念的礼物。”徐大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