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米的跑道,10个栏架,栏高84厘米,栏间距8.5米,起跑线至第一个栏13米,最后一个栏至终点线10.5米。
这串数字林雨薇再熟悉不过了。它们仿佛精密的刻刀,在时间的长河中,陪伴她雕琢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自己。新赛季出征在即,她将再一次尝试跨越自己的极限。
(一)
2021年9月23日晚,1999年出生的林雨薇在社交媒体上写道:“时间从未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的确,在前一日飘着细雨的微凉夜晚,当林雨薇宛如闪电,划过西安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鲜红跑道的时候,时间的沉淀和努力的积累将她推上了全运会女子100米栏的最高领奖台。
林雨薇说:“当我站上起跑器的那一瞬间,当发令枪响的一刹那,我深深感受到的,是作为运动员在追逐新纪录上从未止步的豪气,以及在跨越自我极限时从不服输的勇气。”
豪气和勇气,成为那场决赛最好的注脚。
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两名选手,林雨薇和四川名将吴艳妮无论在起跑、攻栏,还是最后冲线的一刻,始终难分伯仲。胜负只在毫厘之间——林雨薇以12秒88笑到最后,她比对手快了0.03秒。
回到福州,林雨薇把金牌挂在自己的教练刘朝旭脖子上。受疫情影响,刘朝旭没能带队出征西安。对于这个比赛之外的插曲,林雨薇说:“全运会真正磨炼了我的心态。”
在旁人看来,林雨薇的2021年足够完美——5月25日打开13秒大关,创造2015年以来中国女子100米栏的最好成绩;7月14日跑出12秒93的佳绩;全运会预赛以12秒85创造当年亚洲最好成绩;最后用一块金牌强势收官。
而她只给自己八分肯定,“一分遗憾是在6月份的奥运会选拔赛上,我因腿伤放弃决赛,最终无缘东京奥运会。此外,全运会的夺冠成绩离预期还有一定差距”。
(二)
要跨过极限,遗憾是林雨薇的动力,一如她的第一次全运会之旅。
由于积分不够,在天津,18岁的她只参加了4×400米接力。林雨薇说:“我当时在观众席上看了短跑的所有项目,比赛氛围有一种魔力,让我记忆犹新。从那时起,我心里就已默默决定,要重新出发,不再留下遗憾。”
彼时,林雨薇还没有握紧“刻刀”。她10岁接触田径,11岁就跑进了福州市体工队,颇具天赋却似乎是个“杂家”,中长跑、短跑、跨栏,什么都练,15岁在省运会上拿下100米、400米、100米栏三块金牌。但小时候她体质不好,“平均每个月都要去一次医院”。
天津全运会后,在福建田径队教练刘朝旭的建议下,100米栏成为林雨薇的主项,她首先要“跨越”的是心理上的极限。“成年组项目的栏架很高,攻栏时身体与之的距离又很远,我那时候力量特别差,一开始,每次训练我都非常抗拒。”
站在起跑线上,林雨薇会用力拍打大腿和肩膀,这是她为了克服记忆中的恐惧而给自己的暗示。她说:“那个时候就是要告诉自己,不能被栏架压垮!”
时至今日,这已成为她下意识的习惯。
刘朝旭说,林雨薇是一位懂得苦练也懂得巧练的运动员。“她知道自己的薄弱点,会上网搜索资料研究,还会和教练一起交流。她聪明,所以成绩提升得很快。”
(三)
结束全运会后的短暂调整,迎接林雨薇的是2022年的起跑线。生活早已回到宿舍、食堂、训练场的三点一线,有点枯燥,却怀揣着希望。
在她看来,全运会金牌只是人生中的一个新起点。在全运会个人总结中,她写道:“走出赛场一切从零开始,接下来有更加严峻的战斗在等着我去挑战。”
4月9日,林雨薇将与刘朝旭一同前往北京,在那里等待赴美的签证。这将是一趟漫长的旅程——接下去的五个月里,师徒俩将训练和比赛相结合,努力冲击12秒84的田径世锦赛参赛标准。如果一切顺利,福州姑娘将在7月的美国小城尤金迎来个人第一次世锦赛之旅。9月回到国内后,等待她的将是杭州亚运会的一场“大考”。
“世锦赛是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亚运会的目标就是金牌。”林雨薇今年的目标很清晰。她只按照自己认可的那种方式赢,“首先要做的还是提高自己的硬实力,还是那句话,把过程做好了,结果都不会差”。
林雨薇始终相信,时间和努力的叠加能带来改变。她说,未来没有极限,只有不断突破的上限。(记者 肖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