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寒潮来袭 气象局分析天津入春时间

天津日报

记者从市气候中心了解到,至3月30日,天津市区已经连续五个滑动5日平均气温≥10℃,达到了气象学上入春的标准,因此,今年我市入春的起始日为3月24日。

今年入春的时间是早还是晚?气象意义上的入春如何界定?就在入春前,冷空气还依然频繁,特别是在寒潮影响下,本已经升上来的气温还经历了一次“重击”,让津城一秒回冬。这番降温算不算异常?刚刚过去的冬季天气有哪些特点?接下来的春季天气走势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市气象台、市气候中心的专家。

过去十年我市进入

气象意义上春季时间

2021年3月10日

2020年3月15日

2019年3月9日

2018年3月22日

2017年3月16日

2016年3月15日

2015年3月15日

2014年3月14日

2013年4月7日

2012年3月24日

春季天气会如何?

3月24日,津城已经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这个春季的天气走势会是怎样的?市气候中心给出了预测。

预计2022年春季,我市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全市平均气温为15℃左右(中南部地区常年同期为14.4℃,北部地区常年同期为14.3℃,东部地区常年同期为13.9℃),季内,各月气温均较常年同期偏高。

此外,预计2022年春季,全市降水量为75毫米左右(中南部地区常年同期为62.5毫米,北部地区常年同期为71.6毫米,东部地区常年同期为69.6毫米)。季内,3月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多,4月接近常年同期,5月接近常年同期略偏多。

春天更冻人?

民间有“春天冻人不冻地”的说法,指的就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气温升高,大地化冻,但人们往往感觉天气似乎更冷,这是为什么呢?

气象专家解释,春天的气温开始攀升,但总是起伏不定,遇上此时常来造访的冷空气,人体刚刚开始打开的毛孔,被猛烈的大风一刮,那种冷的感觉赛过冬天的刺骨寒风。而北方人还有另外一种冷──停止供暖,突然的跌宕会让人有一种春天更冻人的感觉。

此外,春天的冻人还与热量有关,地球表面的热量几乎全部来源于太阳光,而空气直接从太阳光中吸收的能量却不多。太阳光的能量首先被地球表面吸收,并转化为热能,再由地面将能量传送给空气,因此越靠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就越高。

而早春的冰雪融化会吸收大量的热量,限制了地面温度的上升,因此春天就会更加冻人,此时千万别着急脱掉冬装。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何时入春?新算法告诉你

怎样才算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呢?

市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杨德江介绍,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如果连续五个滑动5日平均气温≥10℃,以其中日平均气温≥10℃的第一天为气象意义上入春的开始日期。

据了解,这一判定标准较之以往一直沿用的以连续五天(即气候学所说的候)的日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方法更为科学、严谨。根据这个标准计算,天津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常年平均值为3月下旬。

今年入春晚不晚?

3月以来,本来已经有几次升温过程,最高气温甚至达到或超过20℃,部分市民外出时都换上了夏装,不少人会觉得已经入春了。

而按照市气候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市2021年入春时间为3月10日,比今年足足早了近半个月,那今年的入春时间算不算晚呢?

这还要用数据来说话,市气候中心为本报独家提供了按照最新国家标准计算的我市入春权威数据。杨德江介绍,过去十年中,我市进入气象意义上春季的时间,最早在3月9日,最晚在4月7日,而我市进入气象意义上的春季常年平均值为3月23日,因此,今年入春时间不偏早也不偏晚。

津城遭遇“倒春寒”?

乍暖还寒。最近,我市冷空气频繁,尤其是3月18日,一股“转折式”冷空气让津城市民体验了一把换季式降温,本来已经升温到穿短袖的初夏时节,竟然在一夜之间出现反转,大风、降雪、降温齐上阵,硬是将津城扯回冬季。

这次冷空气过程算不算“倒春寒”呢?

很多人对“倒春寒”的认知存在误解。在一些人眼中,“倒春寒”的出现是以“感受先行”,重在体验。只要在春天感受到了乍暖还寒的降温,就会主观地认为“倒春寒”来了。然而,真实的“倒春寒”却是靠数据说话的“客观派”,并不是春季中的每一次降温都能叫“倒春寒”,其形成是有国家标准的。

杨德江介绍,根据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气象指标》(GB/T34816—2017),气象学上的“倒春寒”是指每年春季(3月至5月)出现的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气温明显低于正常年份的现象。而今年3月18日冷空气带来的降雪过程,我市还没有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季,因此还算不上是“倒春寒”。

对于天津地区而言,如果初春(3月)气温偏高,而暮春(4月、5月)当中出现阶段性的气温较常年同期明显偏低的情况时,就认为是出现了“倒春寒”天气,而在气象学中,“倒春寒”也不单单意味着“气温跳水”,它更是一种容易导致农业低温冻害的气象灾害,因此“倒春寒”很不受农民的喜欢。

据了解,在气象学中,“倒春寒”的概念最早来源于农业,主要指真正的春天以后,由于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气温下降较快,持续时间长达1到2个星期以上的前暖后冷,并造成大范围地区农作物受冻害的天气现象或天气过程。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都易造成“倒春寒”。发生“倒春寒”时,如果冷空气较强,可使气温猛降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有时持续时间长达10天至15天。“倒春寒”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或使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上个冬季天咋样?

回望刚刚过去的冬季,津城市民感受最突出的可能就是冷空气不少,降雪也挺多。那么上个冬季天气状况到底怎样呢?根据市气候中心数据,上个冬季前暖后冷,气温总体接近常年略偏高,而降水总体接近常年略偏多,季内阶段性明显,同时,冬季大风日数明显偏少。

前暖后冷气温较常年略偏高

2021/2022年冬季全市平均气温-1.0℃,较常年偏高0.4℃。各区平均气温在-2.6℃到0.9℃之间,蓟州站、宁河站和滨海新区塘沽站较常年略偏低,其他站较常年略偏高。季内前暖后冷,2021年12月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8℃,位列1961年以来同期高值第一位,各区月平均气温均偏高,除蓟州站、武清站、宁河站和津南站外,其他各区均为建站以来同期高值第一位;2022年1月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除蓟州站和滨海新区塘沽站外,其他均偏高;2月全市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1.5℃,各区月平均气温均较常年偏低,偏低幅度在0.7℃到3.1℃之间。

季内,全市极端最高气温17.1℃,出现在2022年2月27日的市区;极端最低气温-17.0℃,出现在2022年2月15日和16日的蓟州。

降水接近常年略偏多、阶段性明显

2021/2022年冬季全市平均降水量11.7毫米,较常年偏多0.9毫米(不足1成)。

各区中宝坻站、静海站、武清站、宁河站、东丽站、滨海新区大港站和汉沽站较常年偏多1到2成,滨海新区塘沽站较常年偏少2成,其余接近常年。

季内,2021年1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近9成,各区均较常年偏少,其中静海区、市区、东丽区和津南区无降水;2022年1月全市平均降水量6.1毫米,较常年偏多1.5倍,各区除蓟州区外均较常年偏多,偏多幅度为1到2倍;2月全市平均降水量5.2毫米,较常年偏少0.3毫米,各区中,蓟州站、宝坻站、静海站和滨海新区大港站较常年偏多,滨海新区汉沽站与常年持平,其余均偏少。

冬季降雪盘点

上个冬季,市民普遍感觉降雪比较多,而且有几场雪都挺大,来看看市气候中心的数据。

2021/2022年冬季全市共出现3次明显降雪过程。

2022年1月21日到22日全市普降小到中雪,平均降雪量2.7毫米,积雪深度1.4厘米到3.6厘米,最大降雪量3.5毫米,出现在津南区、静海区和滨海新区。30日到31日,全市大部分地区出现中雪、局部大雪,平均降雪量3.3毫米,积雪深度1.0厘米到8.0厘米。

2月12日到13日,全市普降中到大雪,静海区和滨海新区南部大到暴雪,全市平均降雪量4.9毫米,最大7.5毫米,出现在静海区,各区积雪深度为5厘米到8厘米。

降雪多与拉尼娜事件有关?

连续几年冬季都没有下过这么多像样的雪,让人不禁会与拉尼娜事件联系在一起,特别是2021年还是“双拉尼娜年”。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信息,由于2020/2021年秋冬季曾出现拉尼娜事件,2021年冬季又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因此,2021年可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双拉尼娜年”。

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的因子很多,拉尼娜只是其中之一,对中高纬度地区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分析,发生拉尼娜的年份中,我国出现冷冬的概率虽然较高,但是并不是100%,而是近2/3,还有近1/3的年份冬季偏暖。从今年天津的数据上看,冬季我市气温和降水均属于正常年,今年拉尼娜事件对我市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

由于近年来冬季降雪偏少的年份较多,而反观刚刚过去的冬季虽然是降雪量接近常年略偏多,却给人以这个冬季明显多雪的错觉。

春捂正当时

标准要知道

人体的体温维持在37℃是最健康的,如果在春季过早脱掉厚衣服,就容易感受到外界的风邪,导致体温下降,从而诱发疾病。

因此,冬春交替之际,气温多起伏,此时,人体调节功能还不适应天气的快速变化,依然需要“捂一捂”。那么“春捂”要怎么捂?气象专家给出建议:并非要一直穿着厚衣服不脱不换,而是要把握气温,把握时机。

气温15℃:现在普遍认为,当环境温度达到15℃可以称作春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温差8℃:昼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春季乍暖还寒,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昼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春捂也要有重点,腹部、背部、脚部三个部位要捂好。腹部受凉后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脚部血液循环要比上身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因此,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暖和,千万别着急露脚踝。

春天气温多变,衣服切不可任性穿,尤其目前正处于防疫的关键时期,不要穿错衣让感冒乘虚而入,该捂一定要捂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