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福建省“十四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全省中长期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系统谋划。《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福建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6%、位居全国前列,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状况得到改善。
围绕上述目标,福建省将开展五项提升行动、实施六大重点工程。五项提升行动分别为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老年人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内容包括实施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计划,每年组织50万人次青少年参与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每年培训科学及相关学科骨干教师1000名、乡村教师3000名、校内外科技辅导员1000名;实施百万农民培育行动,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每年安排省级科技特派员专项经费1亿元,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开展“老年人健身康乐家园”创建活动等。
六大重点工程分别为科技资源科普化工程、科普数字化赋能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基层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工程、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内容包括实施科技资源科普化专项行动,搭建数字科普平台,实施“互联网+科普”,到2025年累计建设100家以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应急科普响应机制,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25年,注册科技志愿者达到5万名;深化闽港澳台科学素质交流合作,到2025年,累计参与的台港澳科技人才、青少年达到2万人次等。
《实施方案》要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各成员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抓好任务落实。省科协发挥综合协调作用,会同各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科学素质建设。
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是指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思想,掌握基本科学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识,并具有应用其分析判断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国自1992年起开展全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至今已成功开展11次。2020年底,福建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1.51%,居全国第7位,圆满完成“十三五”目标。通过开展五项提升行动和六大重点工程,力争“十四五”末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记者 李珂 通讯员 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