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类之外,动物会出现痴呆这种认知功能丧失的情况吗?

扣丁书屋

野生动物大概没有患上失智症的机会,就算有也不会持续太久。因为一旦认知开始出现问题,野生动物便很难再存活下去。如果某只动物想不起该去哪儿捕猎、或是忘记了遇到天敌时要逃跑,可能就命不久矣了。

即使是在动物园、研究机构或保护区中受到人类照顾、寿命更长的野生动物,也几乎没有证据显示它们会罹患失智症。但这并不意味着动物永远不会出现与失智症相关的神经变化。事实上,有些动物也会出现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颇为相似的脑部变化。

人类最近的近亲

2017年,一支研究团队在死去的黑猩猩大脑中发现了阿尔茨海默症的两大典型特征——淀粉样蛋白斑块和神经纤维缠结(tau蛋白病变),只不过在分子层面上与人类大脑中的斑块和缠结略有区别。在猕猴和狒狒等其它灵长类动物中,淀粉样蛋白倒是很常见,但此前从未观察到过神经纤维缠结。

虽然看上去很神奇,但这并不意味着黑猩猩也患有阿尔茨海默症或其它类似病症,所有灵长类动物在衰老过程中都会显示出认知衰退的迹象,但这并非痴呆症。虽然在所有灵长类动物身上,衰老都与部分认知衰退现象之间存在关联性,但很难将这些认知衰退与特定脑区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在非人类灵长动物缺少诊断人类是否患有失智症所需的部分关键能力,比如语言能力。另外,判定人类患有失智症的一大关键点是无法顺利完成日常生活行动。但要想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出这种判断,就需要开展密切的行为学研究。而在老年类人猿身上开展的这种研究少之又少。

2015年,黑猩猩被列为濒危物种,从此在活体黑猩猩身上开展的所有研究均宣告结束。不过有些研究中心依然在饲养黑猩猩。美国国家黑猩猩大脑资源库也一直在收集在动物园和研究中心去世的黑猩猩的神经影响数据和脑组织。

“迷你”视角

那么其它灵长类动物呢?马达加斯加有一种名叫倭狐猴的灵长类动物,身高仅三英寸(约合7.6厘米)。狐猴在衰老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与人类相似的脑部变化,行为也会有所改变。例如,上了年纪的狐猴仍然保有学习能力,但长期记忆力有所下降。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与人类出现轻度认知衰退时的情况颇为相似。

这并不是阿尔茨海默症,也未达到人类的失智症判定标准。不过,这些身材娇小的狐猴或许能对人类失智症的研究起到很大帮助。倭狐猴会自然表达出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因此很适合作为阿尔茨海默症的“天然”研究模型,不像实验室小鼠那样、必须经过基因改造才能表达出这些标志物。

目前,狐猴已经表现出了一些对人类有帮助的迹象。从定量和定性角度,活动水平和营养水平都对狐猴的认知衰退有所影响。简单来说,摄入热量太多有害,活动太少也有害。虽然倭狐猴也许有助于对人类失智症的研究,但目前还没发现过任何灵长类动物达到失智症的判定标准。

犬类失智症

也许是因为缺少共同语言,很难判断哪些动物行为可以对应上人类失智症的判定标准。但宠物就是另一回事了。

年老的狗会出现犬认知失调障碍,有时又被称作“犬类失智症”。患有犬认知失调障碍的犬只大脑中只会出现淀粉样蛋白斑块,不会出现神经纤维缠结,但它们的症状却与人类失智症患者颇为相似。

它们会忘记怎样示意自己需要出门。病症发展到后期,它们还会出现尿失禁,也许还会认不出人。由于狗和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行为变化和失智症状。猫也是如此。

但从好的一面来看,宠物会经历这些变化,说明它们在我们的照顾下幸福地活到了晚年。和野生动物不同,宠物可以在我们的照顾下尽可能保持快乐健康,比如多加锻炼、获得精神激励(多教它们一些新动作)、以及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C和抗氧化剂的饮食等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