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狮,元宵、冬至都有吃汤圆的习俗,闽南语称作“上元圆”。2021年,“上元圆”制作技艺入选石狮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代表性传承人是林清竹,他传承着祖辈的好手艺,精心制作传统“上元圆”。近日,林清竹在鸿山镇邱下村的家中展示了父辈卖“上元圆”的老物件,一座老厝、两个担子、几口米缸等,记录了闽南传统非遗技艺的历史记忆。
据林清竹介绍,祖父林昭烧是家中“上元圆”手艺的创始人,父亲林福继承了这门手艺,被当地人称为“圆阿福”。林清竹1974年便跟随父母亲学习制作“上元圆”,并一同到莲厝供销社门口卖,此后接过了卖“上元圆”的担子。为了使“上元圆”更符合大众的口味,林清竹不断钻研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制作工艺。林清竹制作的“阿婶婆汤圆”洁白如玉、甜而不腻、糯不沾牙、满口留香,曾参展2020年中国(石狮)进出口食品订购会,获得最佳伴手礼奖。
在林清竹家的老厝里,石磨、米缸仍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这是当时制作“上元圆”的主要工具。林清竹现年85岁的母亲邱瑞,至今仍坚持纯手工制作“上元圆”,据她介绍,制作“上元圆”的原料糯米要先浸泡三天左右,浸泡时间久,磨出的淀粉做成的“上元圆”就特别柔软,富有嚼劲。接着,把糯米桨做成皮,把磨好的花生、白糖做成小圆馅,包在皮里面,一个个雪白的“上元圆”就做成了。
林清竹精心收藏着父辈卖“上元圆”的担子,并将担子搬到老厝中,再现卖“上元圆”的烟火气场景。过去,老一辈起早摸黑在家做好了汤圆馅,然后担着这沉重的担子,一路走到莲厝、下宅、郭坑、塘后等地,戏班到了哪里,就卖到哪里。大家看戏、看电影时,林清竹家的“上元圆”摊子便是一片热气腾腾,林清竹和父母一边制作、一边下锅煮。这两个担子一边用来放碗、一边用来放锅,路过的人们都会来一碗“上元圆”,十分热闹。待到人群散退,林清竹的父亲会开起收音机收听,休闲一会儿。
一个个与“上元圆”相关的老物件,记录了石狮乡土最淳朴的古早味。(胡丹扬李荣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