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本报报道民间爱心人士为160多只流浪狗搭建救助基地一事(详见12月9日5版《流浪狗有了“避风港”》),引起市民广泛关注。近日,多位读者致电本社24小时热线96339,点赞民间爱心人士的做法,认为救助基地不仅让流浪狗有了好去处,也有利于文明城市的创建。还有部分市民提出想要为流浪狗救助基地提供帮助,但不知如何联系。对此,记者再次采访基地负责人张姐。
报道引起爱心人士关注
“看到报道,有些市民关注救助基地的情况,有的爱心人士还曲折联系,到基地实地探访。”张姐告诉记者,泉州市区的爱心人士王先生看到基地的志愿者虽不富裕,却尽心尽力救助流浪狗,有的甚至倾其所有,十分感动,当场捐助了1万元爱心款。张姐称,这笔爱心款不仅解决了基地的“燃眉之急”,而且让他们的心倍感温暖。
“基地能够坚持到现在,离不开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张姐说,听闻救助基地陷入困境,爱心企业家谢女士和黄女士近几个月为基地的收养犬提供狗粮,考虑到最近天气寒冷,为了帮狗御寒,还捐赠了围栏、床板、毯子等物品完善基地的基础建设,部分爱心人士也会不定期捐助爱心物资。此外,泉州爱康、安文、联萌、苏医生等多家宠物医院,每个月都为基地的收养犬提供免费的绝育名额。“绝育在救助中非常重要,可以减少繁殖,避免更多流浪狗的出现。”
张姐坦言,正是这些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才让基地坚持到现在。“目前基地已有160余只收养犬,每个月狗粮费、场地费、水电费,再加上2名饲养员的工资,就要3万余元。”随着救助回基地的收养犬数量日益增多,基地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张姐透露,今年10月份基地就险些因无力支撑关闭。
“如果关闭了,这些收养犬只能让它们再次流浪,又会再次造成社会压力。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携手,一起为解决流浪狗这个社会问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姐对此忧心忡忡。
三种方式可提供帮助
针对有市民询问如何为基地提供帮助,张姐提供领养、认养、助养三种方式。领养对于想购买宠物犬的人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既省去购买费用,又为基地减轻压力。基地有品种众多、健康的良犬供选择。不过,领养需符合一定的条件。“领养人提出领养请求后,我们会到领养人家中家访,确认领养人的年龄、经济、住所等条件符合领养要求后,与之签订领养协议。此外,我们要求领养人要定期发小视频反馈情况,保证善待不丢养,并接受她们家访。”张姐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已有50余只收养犬被爱心人士领养。
考虑到一些爱心人士没有精力领养、照顾宠物,但又想提供帮助,张姐说,这些人士可以到基地认养一只或多只收养犬,狗依然留在基地,每月认养人为认养犬提供基本的生活费,目前暂定每犬每月200元。而助养方式则是爱心人士可为基地收养犬献爱心。“无论献多少爱心,都能够帮助到这些可怜的‘毛孩子’。若有爱心人士想要加入流浪动物的救助队伍中,可搜索微信公众号‘FYHSYANIMAL’,关注后可获取联系方式。”采访结束,张姐一再表示,希望通过媒体,向为基地提供帮助的爱心人士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魏晓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