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熊猫基地扩建区将于元旦预开园 未来可住约200只大熊猫

扬子晚报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将于今日在轨开展第二次出舱活动。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将进行舱外作业,航天员王亚平将在舱内配合支持。目前,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具备开展出舱活动条件。

●近日,财政部拨付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8.1亿元,其中农业生产救灾5亿元,用于做好强降雪灾后农作物、畜牧业救灾,越冬饲草料储备等工作;水利救灾3.1亿元,用于建设临时救灾所需抗旱水源、开展调水运水等工作,为明年粮食春播夏收提供有利条件。

●交通运输部海事局2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海事部门安全保障国内航行船舶进出港2548万艘次、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岸37.43万艘次、水上货物运输206.97亿吨、水上客运4.26亿人次。今年我国共组织协调水上搜救行动1881次,搜救遇险船舶1337艘、遇险人员14473人,人命救助成功率95.85%。今年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中国社科院25日在北京发布《2022社会蓝皮书:2022年中国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报告。《2022社会蓝皮书》指出,2021年,我国有效控制了多次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冲击,经济继续保持正增长发展势头,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就业人数超预期。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5日至27日举行,全国共安排3600余个考点、17万个考场,包括1.3万个备用隔离考场,457万考生参加考试。统计显示,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10年增长了近一倍。

●嫦娥五号备份存储月球样品25日在湖南省韶山市完成交接,这些月壤在韶山市天鹅山建成的全国唯一的月球样品备份存储基地正式“安家”。据了解,设置样品备份存储基地能够提高月球样品长期安全存储能力,避免自然灾害等极端情况对样品安全的影响。

●25日下午,经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的30多位专家共同对江西樟树市国字山越王室大墓考古发掘成果进行论证,首次对外公布——国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区考古发现规模庞大的东周时期墓葬,国字山墓葬的发掘是越国与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对于研究越国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我国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25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一年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25日,应用于我国最深海底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的“大湾区号”盾构机成功在广州南沙始发,正式开启挑战水下115米穿越珠江入海口的施工。珠江口隧道作为深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全长13.69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最大水压1.06兆帕,强度超过10个标准大气压,为世界之最。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扩建区将于2022年1月1日预开园,扩建后的大熊猫基地总面积由原来的1035亩,增至3570亩,扩大了2.5倍。扩建项目最终完成后,可居住约200只大熊猫。目前,已有43只大熊猫、10只小熊猫入住“新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