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晚年生活幸福恩爱 将美好革命品质传承子孙

闽南日报

有68年党龄、94岁的卢长福老人不久前应邀到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学生讲述自己的革命故事。孩子们专注地听这位身着红军军装,胸前佩戴好几枚勋章的老爷爷饱含深情地述说一段段亲历的战争故事,纷纷举手提问,渴望了解更多细节。这堂《百年恰风华 龙娃正少年》的课堂实况录制片获评福建省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优秀课例。

12月7日下午3时许,记者闻讯前往市区江滨华庭4号楼小区采访卢长福老人。刚到门口,就听见屋里传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慷慨激昂的歌声。老人正在练唱即将进校园与学生互动的红歌。

不忘初心

老战士爱党爱国

卢长福1949年7月参加革命,谈及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话语铿锵:“最惊险的一次是,碰到一群土匪藏在大石头后开枪,子弹擦头皮而过,头发被烧成一条沟,我差一点就牺牲了。”幸好几乎同时,那个土匪被身后的战友击毙。那次战斗,卢长福荣立一等功。

记者看到,客厅的墙上挂满大大小小的照片。“这张是今年6月26日参加庆祝建党100周年党史报告会的合照;那张是2019年国庆节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拍的;这是今年七一拍的……”卢长福如数家珍地介绍。每到七一、建军节、国庆节等一些重要节日,他都和妻子周琼花一起到照相馆合影留念。一张张照片定格下一位老兵的精气神,也折射出这位老红军晚年生活的新面貌。

卢长福向记者展示其悉心珍藏的一枚枚勋章:“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福建解放60周年”纪念章、“闽粤赣边纵队成立70周年”纪念章……老人缓缓摩挲着每一枚勋章,眼底浮过一层湿意。“有国才有家,共产党培养了我,让我晚年享受这么好的生活。”他满怀深情地说:“这一枚枚纪念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老党员的关爱,是对我们老同志的一种激励。今天蒸蒸日上、日益强盛的中国,是无数共产党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

卢长福老人爱党爱国,不忘初心,94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还应邀到学校给学生讲革命故事,唱经典红歌。

晚年幸福

子女孝顺夫妻恩爱

卢长福谈起自己幸福的晚年生活。他作息时间很有规律,早上8点起床,先喝杯温水,再打十八式太极拳,然后喝茶、陪伴家人;晚上准时收看《新闻联播》。老人定了《福建日报》《半月谈》《福建老年报》《闽南日报》等报刊,每晚坚持阅读到接近十二点才就寝。记者有些好奇:“您看报纸需要用放大镜吗?”老人呵呵地笑了:“不用。以前视力很好,现在有点下降了,但看报纸还不用戴眼镜。”

“转腰推掌”“马步云手”“捞海观天”……练拳也是卢长福的一大爱好,他一边念口诀,一边向记者比划起来,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原来,离休后,卢长福在一次疗养中,护士教他们学习老年人太极拳。卢长福每天练习,这一坚持就是几十年。

傍晚,卢长福和老伴穿上运动鞋,一起前往江滨公园散步。“每次出门,他都牵着她的手。”卢家的一位亲戚从老家来照顾二老的生活起居,多年来从未见老两口红过脸、吵过架。

“年轻的时候,他身体不好,都是我照顾他。”91岁的周琼花说,“现在反过来,他照顾我。”说话间,周琼花牵起老伴的手,两人相互依偎着漫步向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两位鲐背老人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是相互依偎不离不弃的浓浓爱意。他们庆祝完“金婚”,庆祝“钻石婚”,对即将到来的“白金婚”充满期待。

美好家风

革命品质传承子孙

卢耀琴是卢长福的女儿,与父亲住同一楼道,虽然已是当外婆的人了,却依旧很享受在父母家被宠爱的感觉。在她看来,父亲为卢家树立了好榜样,儿辈孙辈都应向老人家看齐。“父母感情很好,他们会互相照顾,我们做儿女的很少操心。”

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卢长福的两个儿子家也都在附近,父子三人的党龄加起来有137年。在好家风的带动下,卢家出了十位研究生、本科生,卢家人从事各行各业,有教师、公务员、工程师等,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卢长福平时反复叮嘱家人:“要有毅力、肯吃苦,心怀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父亲从小就对我们严格要求,他的精神、生活态度就是一种力量,他总教育我们要对党忠诚,做个正直的人。”大儿子卢民松说,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子孙影响很大。

“我退休前,父亲时常嘱咐我,要一如既往地廉洁自律。现在他把这些话又一次次地对弟弟叮嘱。”卢民松认为,卢家拥有今天的幸福美满,缘于美好的家风。“父母一辈子勤勤恳恳,与人为善,热心助人,体现了革命家的本色。不管是在文化知识还是为人处世方面,他们都特别注重培养后代。”

(⊙记者 苏水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