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南航84岁教授将毕生积蓄悉数捐出

扬子晚报

11月29日,南航“钱伟长讲座教授”范钦珊拿出个人积蓄,向学校捐资100万,设立“范钦珊力学教育教学奖教奖学金”,这是他2018年4月捐资100万元设立“基础力学奖励基金”后的又一次无私奉献。

范钦珊是南航讲台上年龄最高的师者,23岁初登讲台,61载始终耕耘在本科教学一线,84岁仍坚守讲台,“一见到学生就兴奋,一站上讲台就什么病都没有了”是他的经典名言。

“只要是培育人才,我还会再捐100万”

范钦珊前后两次捐的200万元,全部用于奖励在力学教育教学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只要是培育人才,我还会再捐100万。”捐赠仪式现场,他高兴得像个孩子。

“在南航从教的20多年是最滋润的20多年,可以说南航是我的第二个母校。”1997年,范钦珊来到南航从教,坚持在本科教学一线讲授“材料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潜心研究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教学,带领团队成立了“范钦珊教育教学工作室”,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5年受邀担任南航“钱伟长讲座教授”,为学校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双一流学科“力学”专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不是他第一次捐资助教了。自2018年起,范钦珊陆续捐款5次,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等4所高校的力学学科发展,累积捐赠高达500万。这些钱,他花得“计较”,只奖励有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精心安排,如数家珍;这些钱,他花得“大方”,在与家人商量过后,决心将毕生积蓄全部捐出,把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转化为对广大师生的殷切期盼和莫大激励。

“从50后到现在的00后,学生们都喜欢听我的课

”1960年,还在清华大学机械系读大三的范钦珊,被抽调到学校基础课教研室担任力学教学工作,23岁便走上讲台,就此与教师结缘,从青丝到白发。

年轻的范钦珊白天当老师,晚上做学生。为他们授课的,正是力学泰斗钱伟长教授。“钱老教导我们要从问题出发,用问题解疑,围绕‘问题’设计课程,令我受益匪浅。”在往后上课时,他都会设计大大小小约100个问题,鼓励学生自选研讨、分享成果并撰写报告。

1997年,范钦珊在南航开设第一堂课。上百人的阶梯教室,满教室走动,随时提问,看到学生露出困惑的神情就立刻停下答疑,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的范钦珊也不闲着,从准备问题到优化课件,他把教学中的每一步都做到了极致。有时想到一个灵感,范钦珊会半夜起来兴奋地添加到第二天课程的课件中。

课堂上的范钦珊是个“讲究人”。每次课前,他都要仔细整理着装,就连裤缝线也要熨得笔直整齐;课上有一套自己的“范式规矩”——不坐凳子、不喝水、不用扩音器、不局限于讲台。“这是对学生基本的尊重,虽说年龄大了,但一见到学生,我就兴奋;一站上讲台,我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面向学生、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这是范钦珊教学成功的核心。“从50后到现在的00后,学生们都喜欢听我的课。我就知道,这准没错。”范钦珊开心地说道。

“我还要为材料力学培养一批年轻教师”

“学生受传统学习方法影响太厉害,一直在老师的灌输下学习,没有自学的习惯,必须改革‘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为了解决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问题,范钦珊创立三校“材料力学”创新教学团队,推动教学改革。

在他看来,改革教学的思路是“注重基础、挖掘深度、适度扩展、面向未来”。根据这一思路,他们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讲课到研讨课,以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在琢磨创新,尝试创新,最终将教学改革模式拓展为“自主学习+精讲+深度研讨”。

“人才培养,不能全靠引进,我还要为材料力学培养一批年轻教师。”多年来,范钦珊与团队成员一起研究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共同编写教材,手把手教学,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团队教师一学期写的29篇5万余字教学小结,范钦珊一一看过,给出了整整41页的教学指导意见。

“重视教学,特别是重视本科教学,南航做得很好。据我了解,在全国基础力学的教学团队中,南航是最好的。与这样的团队一起从事教学工作,如鱼得水,身心愉悦。”范钦珊十分肯定地说。令人动容的是,2017年,范钦珊把与南航年轻教师们合写的6部教材的第一作者全部变更为年轻教师,自己甘愿将名字排在他们后面。

“只要能站起来,我就会上讲台。”范钦珊坚定地说道。这是范钦珊一生为师的坚持:对教育教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得起国家、学校和学生的良心。“不追求生命的数量,只追求生命的质量。”如此立身立事立言,这便是范钦珊的人生境界。

图片由学校提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