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开展丰富志愿服务 志愿者成为城市建设生力军

泉州晚报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我市各界纷纷开展丰富的志愿服务,关爱未成年人、慰问环卫工、保护环境卫生、宣传家乡文化、开展法制宣传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被誉为“温暖人间的最美风景”。如今,泉州市在“志愿云”系统注册的志愿者超过百万人。走在泉州大街小巷,不经意间就会遇见“红马甲”“小红帽”,他们扶危救困、倡导新风、传播文明。正是这样一群文明城市建设的生力军,让泉州大地充满了爱,温暖着这座城市。

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的花季年华,却因亲人服刑导致无人监管、亲情缺失、困顿失学,这些孩子被叫做蔷薇花(谐音“墙微”花),他们就像墙角微弱的光,自卑、压抑、敏感、自闭,对陌生人心存戒备,却又十分渴望爱与温暖。

为了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泉州市海西社工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海西社工”)收集了一部分孩子的微心愿,并组织爱心人士、爱心单位认领。在“12·5”国际志愿服务日来临之际,微心愿物品已陆续发放到孩子们手中。

入户关怀帮扶

为26人次圆梦

“我想要一本书”“我想要一个书包”“我想要一套新的文具”……图书、书包、玩具,这些对普通孩子轻易可得的东西,对“蔷薇花”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奢望。近日,海西社工开展“初冬送暖·助梦花开”蔷薇花入户帮扶活动,为鲤城区、丰泽区、晋江市、惠安县和泉州台商投资区等区域的“蔷薇花”带去学习和生活物资,帮助26人次实现微心愿。

小超(化名)今年刚上小学六年级,与奶奶相依为命。他的父亲在服刑,母亲出走不知去向。小超虽然性格腼腆,但他生活上独立自强,每天自己上下学,独自完成功课,在家还会帮奶奶分担家务,也会主动分享食物给邻居小朋友,经常受到老师和街坊邻居的表扬。他的微心愿是能够拥有一套新的文具。市民政局志愿者和海西社工一同入户,了解小超生活和学习近况,并为他带去学习笔记、文件夹等学习用品。谈心中,小超多次害羞地抚摸自己的鼻子,他希望自己能够快点成长,将来报答关心自己的奶奶和街坊邻居,做一个战胜生活的“超人”。

“谢谢你们来看望我们,还给我们带来了这么多礼物!”今年刚满4岁的轩轩(化名),由外太奶奶照顾,他的母亲在服刑。因母亲未婚先育,他至今不知父亲在哪。外太奶奶腿部有残疾,生活上全靠低保和轩轩的姑婆帮忙维持。尽管如此,轩轩仍然活泼开朗,常把可爱的笑容挂在脸上。他在幼儿园经常受到老师关心和表扬,他的微心愿是能有一本好看的图书。本次帮扶行动中,海西社工携手泉州新华书店为轩轩带去精美的儿童书籍、奥特曼玩具和过冬生活物资,并与轩轩面对面沟通了解近期生活和学习情况。轩轩对社工和志愿者的到来显得很开心,主动为大家搬椅子送水果。

跨界资源联动

共同关爱未成年人

说起活动开展的初衷,海西社工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种种原因,这些“蔷薇花”们没办法见到自己的父母亲,大多由其他家人代为抚养,孩子们的生活遭遇各种问题。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9月份开始,在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海西社工收集了他们的微心愿。首期收集了31名孩子的微心愿,涵盖泉港、丰泽、鲤城、石狮、台商区永春南安等地,并联系泉州市救助站、新华书店、社会爱心人士等资源。爱心人士或者爱心单位自行购买相应微心愿物品,再联系海西社工进行转赠或一同入户赠予服务对象,“希望通过点点爱心,让这群‘蔷薇花’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没认领成功的也没关系,微心愿认领活动还在持续,我们将不定期发布孩子们的小心愿,帮他们圆梦。”该负责人介绍,2021年7月,市民政局委托海西社工开展泉州市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保护社工服务项目,为主服务泉州12个县市区服刑在押人员未成年子女及其家庭。项目采用“1+N”的帮扶模式,即以社工为服务主体,链接来自社会、政府、企业等多元资源,从个人、家庭、社会层面关爱服刑人员子女,并联合当地监狱、基层公安、公益单位、地方商会、社会结对爱心个人等,实现跨界资源联动,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同时,项目也为服刑在押人员安心改造、预防“二次犯罪”和预防其未成年子女“二代犯罪”发挥积极作用。

(□本报记者 吴志明 通讯员 黄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