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坚守高墙阵地的“老师”,11年如一日,不断探索戒毒管理教育新模式;
她是深渊迷雾边的“医生”,信念筑担当,激发“涉艾”戒毒人员生存勇气;
她是开启心灵的“妈妈”,温情唤新生,指引迷途浪子重回人生正途。
她就是南京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女区中队长、管教民警戴芳芳。从事监管工作11年来,戴芳芳先后管理教育女性戒毒人员1700余人,其中“涉艾”人员40余人,病残戒毒人员800余人,未成年戒毒人员30余人,先后获嘉奖3次、三等功2次,获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图为戴芳芳在工作中
“三不”原则筑担当,想方设法解心结
毒品和艾滋病,一般人听到这两个词,第一反应是唯恐避之不及,可戴芳芳却主动请缨,承担起“涉艾”吸毒人员的管理教育任务,将阳光带进一颗颗灰暗冰冷的心。
“她们只是暂时迷途了,需要有人拉她们一把,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是我们的原则。”11月20日,戴芳芳告诉记者。
“这几天身体怎么样?”在戒室查房时,戴芳芳关切地询问戒员张某(化姓)。“这几天感觉还可以。”张某答道。
现在的张某情绪稳定,脸上已有了一些笑容,而几个月前刚入强制隔离戒毒所时,却不是这般状况。那时的张某目光呆滞,不与人交流,经常一个人呆坐在一边,夜间也瞪着眼睛无法入眠。
“经过询问,我得知她入所前一个多月时,23岁的大女儿因病跳楼自杀,她因此精神崩溃了,走上了复吸的道路。后来她朋友准备带她出去打工,在路过南京的大巴上被查获,送来强戒。”戴芳芳说,得知这一情况后,她非常担忧张某的状况,想办法来疏导她的情绪。
戴芳芳首先深入了解张某的家庭情况,原来她离异后两个女儿随前夫生活,她父亲患有癌症每年需要大额费用治疗,她母亲是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家庭生活很困难。于是,戴芳芳就从张某的二女儿以及其父母需要人照顾作为切入口,让她放弃轻生念头,重振生活的信心,并帮助她申请所内困难戒员用品,为其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物品。同时,戴芳芳还帮助张某联系其父母,多沟通了解其家里情况,让她放心,安心戒毒,并组织心灵鸡汤读书会和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来化解张某内心的忧愁,使她重拾起对生活的希望。
图为戴芳芳在工作中
不畏安全隐患,用真情换感动
涉艾戒毒人员管理责任重、风险高、压力大,平时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小伤口、一滴血,往往就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多一次接触,就多一分感染的可能。
2018年,“涉艾”吸毒人员王某(化姓),入所前吞食了14厘米的钢条和5个刀片。刚入所时,王某心情低落厌世崩溃,拒不配合管理,打砸一切可砸的东西,用头撞墙,手也被自己弄伤。
而戴芳芳冒着职业暴露的风险,耐心劝导并帮王某清创伤口,连续多日加班值守,时刻关注她的思想变化,及时帮助开导。由于长期吸毒导致王某戒断反应严重,还经常大吵大闹。为此,戴芳芳主动找医生研究王某的处置方案,自学毒品戒断反应处置常识,每天面对面谈话教育,手把手教其叠被子,为她理发、换药治疗,还给她准备病号饭。
每当王某毒瘾发作导致呕吐不止、意识不清时,戴芳芳都会首先进入监室,用自己的身体控制住她,亲手用塑料袋和毛巾接她的呕吐物,不停地给她擦拭,直到恢复正常为止。通过这突破常人心理底线的关爱和日复一日的教育感化,从心灵深处触动和唤醒了王某,她由入所时的对抗管理转变为积极的自我管理,由自卑变得自信,还签下“决不传染他人”的承诺。
“感染谁都怕,但不能因为怕就放弃她们。”戴芳芳说。
温情唤新生,特殊园丁助梦圆
监管民警不仅是执法者,还承担着春风化雨、教化育人的神圣职责。在戴芳芳看来,面对吸毒人员,用爱心关怀,用爱意温暖,用爱心帮助,把警察、老师、医生、家人完美融合便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管教。
11年来,戴芳芳坚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采取国学教育、法律宣讲、案例警示等方式,并全面了解戒毒人员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社会关系等,为不同戒员设计不同的教育疏导方法。
2018年,戒毒人员孙某(化姓)因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刚入所时孩子还不满2岁。因思念年幼的孩子,孙某总是不能安心戒毒,白天大错小错不断,晚上则一个人偷偷哭泣。戴芳芳察觉到孙某的异常,通过谈话了解到她的心结所在后,便主动联系孙某的父亲,请他把孩子日常成长的点滴记录下来,等到每月的家属会见日时带来给孙某看,让她不至于错过孩子的成长。当孙某第一次看到父亲记录的孩子成长日记时,既惊喜又激动,当她得知这都是戴芳芳的良苦用心后,不禁嚎啕大哭,她向戴芳芳保证,一定端正态度、安心戒毒,不辜负管教和家人的期望。
2020年出所以后,孙某彻底和毒品划清界限,找到一份工作并取得了良好业绩。她写信向戴芳芳报告了自己的情况,信中写道:“分别之后,还是会经常想到您,想到您对我的那些教诲。您说一定不要再碰毒品了,好好的生活和工作。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其实我们就是日复一日地默默坚守,踏实努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根据女性特有的身心特点,尽所能去帮助失足女性,让她们重拾信心、戒除毒瘾回归社会。她们能回归正途,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戴芳芳表示。通讯员 宁公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梅建明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