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持续关注“小胖墩现象”,报道引发广泛热议,不少读者来电建言献策。同时,系列报道也引起了市政协委员的关注,将就小胖墩现象微网格“脱肥”模式展开调研,探讨依托万名网格员力量,多部门联动展开日常宣讲干预、假期社区托管和公益训练等可行性。
不乐观
江苏多数学生超重率肥胖率上升
“扬州十个儿童就可能有一个小胖墩,全省学生的肥胖率也不乐观。”市民冯女士来电称,“小胖墩现象”引起不少家长关注,近期全省学生体质监测结果更令他们担忧,“小胖墩现象”已经成了一个社会性难题。
11月11日,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2020年全省学生体质监测结果。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省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指标总体上较2019年有所升高,学生超重率、肥胖率有所上升。监测结果还显示,2020年我省多数学业阶段学生超重率、肥胖率有所上升。其中16岁年龄组男生、17岁年龄组女生超重率增幅最高,分别达到了5.3%和4.9%;小学男女生肥胖率均较高,分别达到了19.0%和12.8%。
家长秦女士称,过于肥胖也会给年龄大的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社交自卑、宅家不出等问题较多。孩子肥胖率这么高,家长也会很焦虑。
引关注
市政协委员希望带提案上“两会”
“小胖墩”成了不少家庭的一件烦心事。市民冯女士表示,小胖墩隐患还是应及早引起重视,及早遏制住这一趋势,学生体质健康改善较为缓慢令家长忧心。
“小胖墩的增多,亟待形成干预体系‘脱肥’。”市政协委员刘军表示,他关注到扬州晚报关于小胖墩的连续报道,将就扬州小胖墩现象展开调研,形成提案,希望在明年市两会上提交,呼吁多部门联手行动帮帮小胖墩们。
刘军表示,通过多部门联动形成系统的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破解小胖墩在假期饮食失控和锻炼减少的难题。可以通过社区网格化“脱肥”,不仅要引起家长重视,更要解决到哪里练、怎么练的实际问题,形成长效的干预机制。
对此,市级学科带头人、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体育教师邓秀强也赞同刘军想法。他认为,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助力小胖墩“脱肥”,“双减”实施中不仅丰富孩子假期生活,还有利于缓解家长扎堆社会体质培训,减轻家长们对小胖墩的“脱肥”负担,不让其成为新的增负点。
动起来
多部门联动,形成干预体系
“‘双减’后,孩子假期空闲时间多了,以往很多社区开设的公益课,大多是文化知识方面的。”刘军表示,以后的社区假期公益课,可以往增强孩子体质等项目倾斜,通过体育运动志愿者的带领,在社区场所带动小胖墩练起来、动起来。
另外,刘军表示,扬州不少公园有体育设施,周末和假期孩子不是太多,应该让这些设施在假期里发挥“脱肥”优势,多开设一些平价减脂班、公益减脂班,以普通家庭能接受的方式,向小胖墩敞开动起来的空间,形成有效监测。
“扬州万名网格员也可以成为小胖墩‘脱肥’宣传员,形成民间日常宣讲干预。”刘军表示,随着社会网格化治理,尤其是微网格的推进,每个网格员负责几十个家庭的模式,利用微信群等沟通渠道,向家长普及科学营养膳食等知识,起到日常干预作用。
日常宣讲干预,假期练起来、动起来,渐渐形成社会化、日常化小胖墩干预体系,刘军表示,他将会对这些想法的可能性进一步调查研究,并在提案中向教育、文体等部门建议,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缓解“小胖墩”增长趋势,提高学生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