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24岁牺牲消防员出身农村家庭,父母靠种地打零工为生

扬子晚报

11月12日,安徽亳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消防员陈建军为营救跳楼轻生女子不幸坠落,后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4岁。

据极目新闻客户端报道,13日下午,牺牲消防员的家人已赶到殡仪馆,而轻生的那名女子不是蒙城本地人,其家属暂未到达。对于陈建军评定烈士有关情况,当地宣传部门回应极目新闻称,目前正在了解中。

因救人而牺牲的消防员陈建军,是淮南市凤台县毛集镇大桥村人。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家里还有一个10岁左右的妹妹。

村委会陈副主任告诉记者,建军家里还有一位80多岁的奶奶,还不清楚建军奶奶是否知道孙子牺牲的事儿。“这孩子十八九岁就出去当兵了,由于从事消防工作非常忙,每年回来的次数很少。”陈副主任惋惜地说。

在极目新闻早前报道中,一名目击者称,救援现场铺了安全气垫,消防员身上也系了安全绳,但因为那名女子不停地在楼顶跑动,安全气垫来不及铺到位,不知道她要在哪个位置跳下来。

舆论在惋惜的同时,也对消防员抢险救援时的自我防护问题展开探讨。

据极目新闻客户端11月13日消息,11月12日,安徽亳州市蒙城县消防员陈建军在营救轻生女子时,不幸坠落,后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24岁。

澎湃新闻注意到,2019年10月,微信公号“中国消防”转发的一则《招招玩命!消防员惯用的10种救援招式》提到,“蜘蛛侠飞身式” 适用于被困楼层较高而无法采用器材救助的一种高空救援方式,主要适用熊孩子调皮被卡阳台铁栅栏、轻生者的救助现场。主要考验消防员克服恐高、准确把握救援时机的能力。

防护方面需要两处或多处保护,做足施救者身体防护,带足救援装备。

文章称,消防员在实施救助过程中一定要根据现场救援实际情况(没有完全一致的救援现场),采取必要的救助活动,尤其在深井、高空、水下救助时一定要对施救者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两处以上保护),水下救助时同时避免救援人员保护绳交叉缠绕,影响救援行动,严重时可导致救援人员生命受到威胁,所有救助行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切不可盲目施救,在确保救援现场保护措施和救援时机成熟时再实施救助行动,“保全自己才能挽救他人的生命”,否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暂不提倡以命换命式的救援。

另外,2020年12月,《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刊发的文章《高空遇险事故应急救援处置研究》(作者分别来自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分析道,高空遇险者一般位于救援人员难以接近的位置,尤其是轻生人员。若人员位于楼顶,消防救援人 员只能小心翼翼地越过障碍或沿着坡屋顶慢慢接近,同时还要避免激化被救人员情绪;若位于阳台 边沿、窗沿或空调外机上,一般可从轻生人员所在 楼层的上一层通过绳索下降接近。救援人员与轻生者之间有时还会隔着楼顶女儿墙、阳台、护栏等障 碍物,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救援难度。

救援经验发现,轻生人员的心理基本都受到过严重伤害,或者无法接受生活重大变故,一时的劝说难以抹去其心理创伤,而高空轻生正是其心理无法再承受压力的一种爆发表现。轻生者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矛盾心态,即死亡对轻生人员是既可怕又有吸引力的事,轻生者想解脱,但同时又想向他人求助。他们通常会排斥救援人员,常常以“你再过来我就跳了”相威胁,不愿意与救援人员交流。甚至在救援人员将其拉住或抱住后,轻生者还会抓挠救援人员而阻止救援。二是轻生者的思维往往因情绪而变得扭曲,出现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过分关注困难而忽略了除死亡以外的其他解决办法。三是很多轻生者性格内向、孤僻、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对人生极度绝望。

另外,救援时间长,救援往往要求一次性成功。文章称,为了稳定轻生人员的情绪,救援人员不能鲁莽施救,因此容易出现双方长时间对峙,救援时间较长。同时,救援往往具有一次性,若无法一次性成功,很可能救援失败。

文章在总结高空遇险事故救援方法时提到,对于高空轻生者,通过心理干预,解除内心危机,使其自行离开危险边缘或配合救援,是救援人员的首选措施。目前消防救援队伍很缺乏具备心理干预技术的人员,救援现场往往找来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公安机关谈判专家,给予其积极的情感支持,使轻生人员相信救援人员理解其感受并希望给予他们帮助;聆听并询问轻生人员问题,承诺帮助其解决相关问题;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满足轻生者的愿望,为救援争取时间;反复呼唤轻生人员的姓名让轻生者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心理干预的救援方法在很多救援现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相当一部分轻生者从危险的边缘自行走回安全地带。

徒手直接救人是高空救援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措施。如 2018 年 7 月浙江金华一女子爬到 5 楼顶欲轻生,消防员以递水为由接近趁其不备将其拉住救回;四川眉山一女子因感情纠纷悬坐在11 楼顶平台边缘,因楼顶有护栏阻隔而不易接近,消防员在剪断护栏、创建通道后,多人配合,徒手将轻生女子拉回。由此可见,直接接近并徒手救援适用于楼顶或有平台便于接近的场景,且需要多人协同配合并辅以绳索保护,以防单人手臂力量不足。

至于救生气垫,它分为通用型和气柱型,在待救人员位置相对较低时可起到保护作用。但无论哪种气垫其安全救援的高度都是有限的,当待救人员处在救生气垫最大救生高度以上位置时,若还铺设救生气垫,一方面难以起到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还有可能误导待救人员跳下而造成伤亡。

文章最后写道,无论是使用绳索还是利用救生工具进行救援,首先要考虑救援人员自身的安全防护,救援人员只有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实施救援,否则,不仅难以救助遇险人员,反而造成更大的伤亡。如 2018 年 5 月12日,江苏一消防员在高层滑绳紧急避险时,因个人防护不足,坠楼牺牲。

编辑: 陆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