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11月6日讯(通讯员 夏莹 宋亚君 记者 万凌云) “我还活着?这是槽钢穿透身体啊!”躺在病床上的谢铭(化名)身体还有些虚弱,回想起惊心动魄的那一天,他心有余悸。
谢铭是一名建筑工人,在施工中不慎从6米多高台坠落,导致一根废弃槽钢刺入体内!紧急送往句容市人民医院后,经该院创伤中心多学科专家联合会诊抢救挽回生命。目前,康复中的谢铭,还在句容人民医院骨科,进一步观察并治疗骨折。
工人高空坠落,槽钢贯穿腰臀
10月22日下午4时许,句容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收到120调度室来电:“一男青年高空坠落、槽钢刺穿腰臀,现生命体征不稳,将于10分钟后抵达。” 急诊外科当班副主任医师张方曙放下电话,立刻向科主任史玉生汇报情况。史主任当即决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放绿色通道。同时,汇报分管副院长沈斌,请求支援。 抢救室护士收到指令后,已经有条不紊分头工作,迅速备齐相关抢救用物,敏捷娴熟的协助医生,对现有抢救室的轻症患者进行紧急分流……
120警铃如期而至,此时的抢救室已被清空,医护人员严阵以待。虽然已有心理准备,但所见场景仍然令人触目惊心:两米多长的槽钢贯穿伤者腰臀,插入体内部分达到40公分,全身多处开放性伤口,监护仪显示患者的生命体征非常不平稳,血压75/50mmHg,心率107次/分。张方曙快速查体,发现患者伤势严重、病情非常不容乐观,且槽钢穿透身体留下的空腔处还在汩汩流血。他当即增加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快速补液、抗休克等对症处理,同时紧急用一块一块的纱布填塞空腔止血。
据了解,在工地现场时,因槽钢过大,固定困难,无法将患者搬运入车,已在119消防队员帮助下切割了大部分。
多学科紧急联合会诊,全力挽救生命
沈斌副院长第一时间现场了解到患者的病情后,要求竭尽全力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期,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骨科主任汤同军、副主任杜晓春以及ICU副主任医师毛占存、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巫俊等,悉数参与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患者病情凶险,必须立即实施手术取出异物,争分夺秒抢救。通过5条静脉大量快速的补液输血,患者血压终于有所回升(95/60mm Hg)。张方曙趁着这个最佳时机,果断喊上护士,带上陪检用物外出检查CT。细心的他临走时特地拿了被子搭在护栏两侧,为患者保暖,也挡住了路人视线的聚焦。
万幸的是,CT检查显示槽钢暂未伤及大血管,也完美避开了重要脏器。 然而,手术难度和风险不言而喻:毕竟槽钢周围均是重要脏器,还有很多大血管,手术过程中万一出现脏器损伤或大出血,后果将不堪设想。一场硬仗在所难免!但是艰难与风险并未让医护人员丝毫迟疑,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杜晓春带领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快速、有效地制定了救治方案。
当日下午5时许,急诊抢救室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必要的救治和术前准备后,伤者被送入手术室。
抢救
团队协作手术,伤者转危为安
无影灯下,多学科团队紧张有序地分工合作、默契进行“接力赛”:
首先解决麻醉问题,患者俯卧位无法翻身全麻插管,麻醉师江忠标和濮颖秋尝试清醒俯卧位插管,手术医生协助轻度翻身,头外斜,勉强打开口腔。可视插管期间,患者发生大量呕吐,幸好插管顺利,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麻气管插管。紧接着,杜晓春主任医师带领胡继坤、丁晨、张光尧等医师上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现场气氛异常紧张。
参与手术医生丁晨介绍:“我们从皮肤开始,一层一层仔细分离,每一层都要避免异物移位,发生二次损伤。”在确保没有大血管损伤的情况下,手术团队小心翼翼地将重要脏器、血管保护、隔离,最终齐心协力完整取出槽钢。
不过,取出铁架后发现创面污染严重,还必须进行彻底清创探查。在反复清洗创面后,探查神经、血管,没有发现大的损伤,才逐层给予缝合。 最终历经2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清醒,当晚转入ICU继续观察治疗。
全体医护人员虽然松了一口气,但大家的心依然没有落地,因为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难关要闯,污染严重的槽钢插穿身体,感染是患者面临的最大危机。 ICU副主任医师孙文介绍,患者当晚八点五十转来时,气管插管戴着呼吸机,生命体征还不稳定,血压偏低,心率偏快,存在明显的休克,还有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我们首先是抗休克、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同时给予积极的抗感染治疗”,孙文说,患者很快出现高热,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在此治疗期间,骨科协助加强换药。 经过ICU全科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患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第四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第六天转到骨科普通病房进一步治疗。
死里逃生,谢铭终于转危为安
目前,在骨科观察并治疗骨折的谢铭,在一步步康复中。
院方告诉记者,这是该院创伤中心“死里逃生”的又一例,不仅仅是因为这根陈旧的槽钢没有损伤到重要脏器,更是得益于医院的整体协调和综合救治能力——从院前与院内急救无缝对接,院内急救绿色通道畅通,到多学科联合高效救治。各个环节争分夺秒,全体医护人员以责任和担当,构建起了一条宝贵的“生命通道”!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