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特邀调解工作一年多的时间,已成功调解案件1918件,平均时间不到30天……这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1月5日在南京江北新区人民法院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一组数据。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结合江北新区的定位和发展,该院的特邀调解工作在商事调解等方面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鲜明特色。
商事调解发力,形成“江北新区”特色
2020年7月1日,江北新区法院履职后,新区综治局很快向该院选派了5名人民调解员,这是该院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开端。如今,该院已分四步组建了由18个特邀调解组织和142名特邀调解员组成特邀调解队伍。
结合江北新区的定位和发展,该院的特邀调解队伍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鲜明特色。江北新区正在全力打造“两城一中心”(基因之城、芯片之城、新金融中心),新区法院则紧紧围绕生命健康、高新技术、新金融等支柱产业发展需要,引进相关领域专业调解组织,设立了江苏首个医药产业领域的调解组织。
扬子晚报记者了解到,该院设立的金融纠纷调解工作室则与银行共同推进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平均调解周期仅20天左右,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升融资效率。
研究表明,商事纠纷能否高效便捷予以化解,是市场主体作出投资选择时考量的重要因素。在江北新区法院选聘的特邀调解组织中,有7个专业从事商事调解,在调解商事纠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选聘的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有86名调解员,其中包括6名外籍调解员,均多年从事国际、国内商事法律事务。
据介绍,目前江北新区法院的商事调解组织包括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蓝海国际商事调解中心、宁港国际商事调解中心、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等。
扬子晚报记者获悉,在最近一次特邀调解员选聘中,该院专门选聘了在涉外领域有研究建树的专家学者,力争在获得涉外商事管辖权后,将江北新区打造为国际商事解纷优选地。
为百姓节省时间成本,“疑难杂症”被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新区法院还成立了南京首个调解员实训基地,为探索解决基层人员调解能力不足的问题作出了新的尝试。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院辖区内各个街道可以将其调解员送到实训基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学习,全方位提升解纷能力,切实推动新区矛盾纠纷的诉源治理。目前,该院已进行了3期培训。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特邀调解提供了更加多元的纠纷解决渠道,很多纠纷不再需要对簿公堂,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对司法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明显提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江北新区法院的特邀调解员戴茹芳,是一位有着30年丰富行政审判经验的退休法官。自今年2月以来,她已接收案件近400余件,成功化解200余件,其中不乏“疑难杂症”,一些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矛盾纠纷最终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她的调解室里,挂满了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戴茹芳曾调解过一系列非常棘手的案件,一名当事人辗转十年,曾围绕一件纠纷先后共提起了88起行政诉讼。戴茹芳在认真梳理案情的同时,细心分析当事人心态,整理破题思路,先后多次组织协调,当事人的态度最终由激进抗拒变为心平气和,最终接受协商并撤诉。
“这十年我像在井底,是您把我救了起来!”这名当事人握着戴茹芳的手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虽然开展只有1年多的时间,但江北新区法院的特邀调解工作已取得多方面成效。据介绍,自特邀调解工作开展以来,该院已调解成功案件1918件,平均调解时间不到30天,相较于诉讼程序3至6个月的审理期限,极大地提高了解纷效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承源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