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鲤侨英杰】他15岁归国抗战,曾任新华社代社长

鲤城区融媒体中心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传华侨精神,鲤城区侨联、区委史志研究室、泉州网、鲤城微事联合推出【百年鲤侨英杰】专栏,从百年奋斗史中,选取13位具有代表性的鲤城侨界英杰人物,追寻他们的光辉足迹,汲取奋进力量。

第五期

王唯真:

一颗红心向祖国  终身奋斗新闻人

延安新兵 画笔作枪

王唯真是著名爱国侨领王雨亭的长子,1933年,随父亲赴菲律宾生活。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王唯真正在南洋中学读书。他与同学们一起奔走街头宣传抗日,发动募捐。14岁的王唯真,一次次请求父亲让他回国参加抗战。父亲不同意,说他尚未成年,且体弱多病。王唯真认真地回答:“抗战不分大小,14岁也要救国。”尽管内心支持儿子的救国理想,但舐犊之情让王雨亭很纠结,面对儿子的一再坚持,王雨亭被感动了。


1937年王雨亭(左一)决定送长子王唯真(后右)回国抗日前,与夫人和孩子们在马尼拉合影


图为回国抗战时的王唯真

1938年5月,王唯真与父亲王雨亭一道回国,怀着抗日救国的一腔热血来到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当时,日军侵占华南,北上延安之路被迫中断,父子俩只得暂住香港爱国侨领庄希泉家。1939年5月,王唯真随南洋司机服务团车队离开香港绕道越南北上,辗转奔向延安,踏上了抗日战争的征程。


王唯真(右)和妻子陈萍(左)在延安王家坪合影

经过两个多月的跋涉,王唯真于1939年8月中旬抵达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的安吴堡,进入战时青年训练班学习,被编入123队(华侨排),任该排的政治干事。当年12月,结束学习的他到达延安。


王唯真画作中的一页:《安全撤出》

回国就是要上前线打仗,这是归国华侨热血青年的普遍愿望。不过,因为王唯真年龄小,组织上不批准他去前线。王唯真便服从分配到青干校,学习革命理论,后进入青年剧团,创作了大量抗日宣传画。他把抗日宣传画画到了延安的城墙上,画到了《解放日报》的版面上。就这样,他用画笔传播抗日消息,发动群众救国,直至抗战胜利。

塔山下 红色记者

1940年10月,王唯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8月,他奉调到解放日报社工作,任美术编辑。同年 11月,到新华社担任英文翻译。自此,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王唯真为党的新闻事业发展付出毕生心血。


王唯真为延安《解放日报》读者绘制的“滇缅边形势图”。


王唯真为延安《解放日报》读者绘制的斯城(斯大林格勒)前线战争形势图。

当时,解放日报社和新华社同在延安城东门外的清凉山上,十几名译电员、编辑和电台抄报员挤在三间窑洞里,昼夜不息,轮流工作。报务员凭借着架设在山上的简陋天线和土窑洞里的收报机,日夜收听东、西半球各大通讯社发布的新闻,并快速记录,然后交由英、日翻译组的同志翻译出来,王唯真正是英文翻译高手。他们所翻译的新闻,是处在延安山沟里的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及时掌握世界战局、交战国政情动态和宣传动态的主要信息来源。


王唯真在晋察冀的绘画作品:《紧张的工作》

半年后,王唯真被调到新华社广播科担任助理编辑,成为新华社第一个专职国际编辑,主要负责向敌后各解放区的报纸播发文字稿,并通过延安广播电台向全国发布口播新闻,甚至传播到南洋各地,起到了指导全国革命人民和广大爱国华侨对敌斗争的重要作用。

那时,广播科仅三位同志,每日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王唯真负责编写全部国际新闻,内容主要是关于二战的军事、政治、外交动向的新闻和评论。

王唯真早年画作:在延安广播电台播音室播发《告侨胞书》。

王唯真不但是新华社第一个专职国际编辑,还参与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对华侨播音。1946年夏天,为了揭露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的阴谋,王唯真撰写《告侨胞书》,在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用普通话、粤语、闽南语播出,这也是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对华侨播音。

掌新华社 终身“老记”

1949年5月,王雨亭陪陈嘉庚先生从香港来北京参加筹备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与王唯真重逢,这是父子俩在分别10年后第一次相见。当王唯真把10年前的“临别赠言”拿给父亲看时,王雨亭感慨地说:“唯真,当年你选择奔赴延安的路走对了!”


“真儿:这是个大时代,你要踏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我当然要助成你的志愿,决不能因为舐犊之爱而掩没了我们的民族意识。别矣,真儿!但愿你虚心学习,勿忘我平时所教训你的‘有恒七分,达观三分’,锻炼你的体魄,充实你的学问,造就一个强健而又智慧的现代青年,来为新中国而努力奋斗!中华民国廿八年六月四日写于香港 王雨亭”——王雨亭写给王唯真的临别赠言
王唯真与陈萍在越南工作期间

新中国成立后,王唯真曾担任新华社驻巴西特派记者,经历过一段惊心动魄的岁月。上世纪60年代初,新中国和巴西没有正式建交,只有民间往来。1961年8月,时任巴西副总统古拉特访华。当年,王唯真外派到巴西工作。


王唯真(左一)在巴西采写《石油风暴》途中

1964年3月31日,巴西右翼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古拉特政府。几天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巴西事件”:王唯真等9名中国人被诬陷进行所谓“颠覆及间谍工作”,遭到非法逮捕。在狱中,他们遭受百般折磨和秘密审讯。经中国政府大力营救,加之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巴西军事法庭只能以所谓的“颠覆罪”判处9名中国公民10年徒刑,最后以总统令将他们“驱逐”出境。1965年4月,王唯真等9人回到祖国。

在巴西监狱中,王唯真在国际红十字会提供的信纸里写下按规定只许写25字的家信。


周恩来总理接见9位同志及其家属,左6为周恩来总理,右3为王唯真。

1967年1月9日,王唯真任新华社副社长并主持新华社宣传报道工作。1967年1月16日,被任命为新华社第一副社长,主持新华社全面工作,同年9月被任命为新华社代理社长。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和王唯真谈工作时问起,万一打起核战争,新华社负责保存的党的珍贵历史照片能否保护下来。王唯真回答说∶“我回去想办法,尽一切努力!”经了解,有一种制铅皮箱可以防辐射、防潮湿,王唯真立刻派人赶制,并把珍贵照片每份复制了5份,分地收藏。当时,有造反派提出要把刘少奇、邓小平等同志的历史照片全部销毁。王唯真下达命令:“历史照片一张都不许毁!”从而完整保存了这些珍贵资料。


“文革”结束后王唯真和陈萍在北京

1970年以后,王唯真同志因被错误点名定性而长期受到审查、批斗和关押。他在自身遭遇残酷迫害的时候,仍坚持真理,捍卫真理,敢于抗争,保护了不少干部。后来,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的对王唯真的彻底平反的结论中,对他的评价是:“为保护干部、稳定新华社工作秩序和保护档案机密作了积极努力。”  

1981年,王唯真恢复工作。1982年任新华社党组纪检组副组长,直至1988年3月离休。2006年5月6日,在北京逝世。

王唯真

王唯真(1923--2006年),福建泉州人,菲律宾归侨,著名新闻人。曾任延安《解放日报》编辑、新华社代理社长等。

(记者:王了 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综合网络)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