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用外语会怎么介绍泉州古迹呢?近日,一段外语介绍泉州古迹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介绍人serge是一名比利时人,来中国之前,他曾在《马可·波罗游记》里知道“刺桐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港口之一”,6年前,他决定在泉州定居时才惊讶地发现“刺桐”就是泉州。
“这很了不起。现在你要问孩子,世界上最大的港口是哪个,恐怕没有孩子能知道明确的答案,但是当时刺桐的地位却很明确,这就很了不起了。”此后,serge在泉州成家立业,他的女儿也在这里出生,他说这是他与古城的缘分。
会说四种语言的老外
为爱情在泉州安了家
“13世纪泉州港是中国与东南亚贸易关系的中心,当国王把马可·波罗作为他的外国使者时,马可·波罗很有可能在这里执行他的帝国使命……”视频里serge站在江口码头,分别用西班牙语、法语介绍这一古迹,此外,他还会说英语和俄语。
6年前,serge来泉州看望他的女朋友——一位河南籍的瑜伽老师。那时他对泉州几乎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自己阅读过的《马可·波罗游记》里提到的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就是脚下这片土地。慢慢地,他与女友在泉州的生活越来越好,两人的感情也不断升温,最后他们决定在这里定居。“一切都很自然,在这里的工作很顺利,生活也舒服。”serge告诉记者,做出这一决定后,他开始阅读与泉州相关的文章和信息。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才发现马可·波罗说的刺桐就是泉州,我很惊讶。”serge回忆,他只模糊地记得书里描述了一个繁华的城市,商贸发达、风景秀丽,得知书里的那个城市就在脚下时,心里“很震惊”。
常常到江口码头打卡
为开元寺古榕树着迷
Serge一家人现住在黎明大学附近,他常常带女儿游览丰海路。“江口码头,我经常带我女儿去,去那里看看风景,散散步。”serge说,公元1291年,马可·波罗记述“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描写的就是当年宋元泉州港繁荣时期的独有风貌。“站在那个码头上,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脚下的这块石头,很可能就是当年马可·波罗踩着上岸的石头。”因此,serge将这个码头称作“马可·波罗码头”,他说这种超越时空的想象很微妙。
除了江口码头,开元寺是serge最爱打卡的地方。“寺里有800年甚至上千年的古榕树,在比利时很少能见到这么古老的树!”Serge介绍,他生长在比利时的历史名城布鲁塞尔,家乡有许多古老的建筑,但很少见到数百年历史的老树,第一次见到高大茂密的古榕树,他深感惊叹。从那以后,一家三口经常到开元寺游玩,在那清幽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他非常享受。
“我的朋友,从美国从阿根廷来的,我都会带他们去开元寺,这里有上千年的历史,还保存得特别好,尤其是东西塔,很精美。”serge介绍,他们游览古迹不喜欢找导游,喜欢自己慢慢走慢慢看慢慢感受,看到感兴趣的再自己去寻找答案,他认为这样的感受会更深刻。
让孩子到古迹寻找答案
触摸历史才能感悟传承
去实地、看实物、找答案,这是serge游览城市的方式。他认为这样的方式是脱胎于他在比利时的成长环境。“在比利时,我们国家的面积可能还没有福建省大,但是城市里有很多博物馆,我们把历史的东西都放进博物馆,博物馆就在市中心,让孩子们都去看看这些实物,我认为这是保护和传承文化一个很好的方式。”serge认为,对于文化的学习和认知,应该让孩子们眼睛看得见,手摸得着,有具体的感和触才会有更深的印象和体验,这比纸上授课要走心很多。因此他建议,应该多组织孩子走到古迹中,让他们在实地中产生疑问,再寻找答案,这样才能将古城文化更好地植入孩子的心里,进而传承下去。
据了解,serge的介绍视频是黎明大学系列视频之一。“我们发挥学校商贸语言类专业和海线旅游专业优势组织了这一系列拍摄,除了已经拍摄的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四种语言外,还计划推出福建方言、客家话以及韩语、意大利语、印度语、越南语、缅甸语等10种国际语言版本,发布在国外的脸书、推特等社交平台。”黎明职业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主任徐淑延副教授说,得知申遗成功的消息后,同事叶国论老师立刻联系上她,提出拍摄不同语言介绍泉州遗产点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便策划了“让世界聆听泉州”多语言推介泉州世界遗产行动。(早报记者 陈玲红 郑怡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