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新华都集美店粮油区域,价格仅为1.99元/斤的散米和99.5元/50斤的大包装米被放在了最显眼处,数量充足,任由市民选购。超市负责人廖峥说,这样展示低价大米除了吸睛聚流外,也为了向市民传递一个信息:疫情期间,粮食有保障,价格就不高。
在超市,菜胆、莴苣、生菜、大白菜等蔬菜琳琅满目,价格2元/斤-5元/斤居多,最低的包白菜两元能买到1.5斤。而点开小程序,70多种时令蔬菜纵向排开,叶菜、茄果根茎、菌菇、净菜、沙拉菜、有机蔬菜、特菜等一应俱全。在叮咚买菜,菌菇类有20多种;在元初到家,基地叶菜及有机菜有近30种。人在家中轻点手机,半个小时左右,购物车里的菜品就可以到家。
仓廪实、货架丰、储备足、价格稳、物流畅、服务好——目前,我市重点监测的主副食品价格总体平稳,可以说,全市居民生活物资保障有序更有质。
小小“菜篮子”连着大民生,越是发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供应保障工作。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的号角声中,厦门市委、市政府统筹做好保供稳价工作,全力打好民生保障战。
快速反应 密织保障网
厦门不是粮油蔬菜的主产区,如何保障市民“菜篮子”“米袋子”,显得尤为重要。疫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考察调研并着力部署保供稳价工作,并第一时间组建城市运转保障组。我市各部门迅速进入应急状态,上下联动,高效协同,全链条密织“保供网”、多举措畅通“供应链”,全力铺开“监管网”。
供应保障的第一个关卡便是“调得进”。我市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与重点企业加强联动,从基地到终端构建快速响应机制,如何提升蔬菜自给率、畅通产销渠道、助农惠民两不误、持续保障供应……这些问题是市委市政府思考的重点。我市安排种植绿叶菜8000亩,其中,海沧1500亩、集美2000亩、同安3000亩、翔安1500亩。手中有菜,心里不慌,这些基地菜,成为本次“菜篮子”保供稳价的重要补充。
此外,我市发挥国有民生物资流通主渠道夏商集团及省市两级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势,全链条联动我市主要基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企业、大型商超及连锁企业、终端门店,构筑起一个保障供应的应急生态。这也是久久为功的努力——夏商集团旗下闽夏、中埔两大批发市场,是闽南“菜篮子”的集散地,每天都有超过5000吨蔬菜在两大批发市场集散。其中,闽夏不仅供应我市,而且中转供应我省其他地区,甚至辐射周边省市。
据市商务局统计,13日-17日,我市共投放蔬菜8759吨,生猪2.05万头,蛋品431吨,白条禽5.3万羽。主要副食品供应量略高于平常的水平。
在流通的“最后一公里”,我市各大终端加大采购力度,预采购数量达到平时的2-3倍。在夏商生鲜超市,送货次数增加到每天三次,让市民随时可以买到新鲜的生鲜食品。
调节有力 打好储备战
疫情之时,市民对生鲜食品的需求短期之内暴增,这极大考验着厦门保供稳价的能力。关键时刻,“菜篮子”“米袋子”保障有序,调节有力,这与打好“储备战”不无关系。
为保障供应上“双保险”,我市加强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应急商品数据库日报等,同时启动“短期储备应急”模式,第一时间启用闽夏市场二期的4500吨冷库,存放经营户的生鲜农产品,加强短期储备应急的作用。
“米袋子”方面,疫情发生后,我市8家粮食应急加工企业全力保障,153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有序供应,产能和零售供应能力基本适应本市粮食应急加工供应需要。
去年,我市市级储备粮增储4.8万吨,使市级储备粮总规模达32.3万吨;今年,我市还计划在近期增储成品粮和食用植物油约2600吨。
协同联动 畅通供应链
物流配送及市政供给是物资保障的几条生命线。厦门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城市运转保障组与公安和交通运输部门,以及供气、供水、供电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密切配合,保障“菜篮子”“米袋子”民生保障全链条畅通。
如何在道路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保障民生物资运输?市商务局积极协调公安、交通等部门,为商贸企业线上办理“菜篮子产品保供运输证明”,开辟运输绿色通道,确保“菜篮子”产品“最后一公里”调运及配送顺畅。截至16日,市商务局已为重点保供流通企业及物流配送企业办理1600多份车辆运输证明。市发改委则印发了粮食应急保障车辆标识标牌600份,确保粮油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顺畅。全市供气、供水、供电企业全力做好供给保障,并对突发情况及时抢险抢修、多维保障,确保“产得出、运得走、供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