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四人创办枫下书院 促进在外学子回乡调研与交流

泉州晚报

“听溪枫下诗书礼,望岳坝头日月星。”近日,安溪县城厢镇经兜村枫下书院暑期夏令营结束为期5天的线上教学,顺利闭营。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暑期夏令营活动转战线上,但丝毫不影响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在复旦大学公益社团——远征社支教老师带领下,他们探讨文理,深入生活,走进自己的家乡。

“书院是一家人的书院,更希望成为乡村文化振兴有贡献的重要平台。”枫下书院创办者孙燕华表示,由他们兄妹四人(孙志宏、孙志伟、孙燕华、孙燕双)创办的枫下书院,不仅是他们找寻儿时记忆、享受田园乐趣的一方净土,也是致力家乡发展、推进乡村书院建设的实验基地。

缘于乡愁 创办枫下书院

枫下书院位于经兜村,距县城仅15分钟车程,到厦门、泉州、漳州市区仅1小时车程。这里不仅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而且民风淳朴、蕴涵深厚。

枫下书院以闽南传统建筑特色为主,兼具西式风格,依山傍水、守护田园。书院前落两层、后落四层,既有讲堂和天井,又有回廊和亭阁,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

“‘枫下’是我们四兄妹出生及年少生活之地,曾有一棵千年巨枫生长于此。这里的绿水青山、田园坝头,看似普普通通,却处处印刻着我们成长的足迹,饱含着我们深深的思念与眷恋。父亲是早年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他曾叮嘱我们如果回故乡,要以有效的方式回报桑梓。”谈起建设书院的初衷,孙燕华告诉笔者,书院的建设既缘于乡愁,也是为了实现父亲的遗愿。

创办一座现代书院并非易事。孙燕华介绍,书院创办过程相当艰难,一开始并不太顺利。他们全家搬离经兜村已经30多年,祖屋长期空置,后来被夷为平地。在乡亲们的鼓励和支持下,经过两三年的努力,兄妹四人向村里重新申请,要回宅基地并一致同意在老家建造一座极具闽南特色的房子。在左邻右舍与经兜村的大力支持下,枫下书院建造与经兜村“渊兜水乡”建设项目几乎同步。

2019年11月,枫下书院建成,小溪边农田也改造成花海,经兜村旅游业也逐步发展起来。

公益为主 推进教育发展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读书人,我对乡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在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过程中,我想书院或许是学校进行通识教育的重要补充,也逐渐认识到兴办乡村书院应是教化民众的方法之一。”孙燕华现任职于复旦大学,曾多年参与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工作。她表示,兄妹四人在家乡创办枫下书院,希望以此来推进乡村教育和国学传播,进而在文化方面助力乡村振兴。

对于书院建设的宗旨和方向,孙燕华告诉笔者,2019年年初,在完成了书院主体建筑时,兄妹四人面临着乡村书院发展方向的茫然。“春节期间,我们四兄妹和母亲彻夜长谈,总算理出一些头绪。后来,又作了一些思考和实践,试图寻找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方案,终于在大家的反复讨论下,结合我爱人谢金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的建议,豁然开朗,明确了方向。”孙燕华说。

“枫下书院要确保正确的学术导向,应坚持以公益为主。既然是乡村书院,就要更加注重乡村的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更加关心寒门子弟的阅读条件和视野拓展,倡导公益才能不忘造福桑梓,才能促进乡村淳朴民风的养成和传承。”孙燕华说。

于是,兄妹四人创办了“枫下书院在线”微信公众号,并陆续推出“枫下公益”“枫下论坛”“枫下画作”“枫下阅读”“枫下茶道”和“枫下茶话”等系列专栏,加入全国性的“书院传统和未来发展”等社会组织,积极参加海峡两岸国学论坛等国内外各级各类书院会议,与一些著名的书院研究学者建立联系,不断提升枫下书院的文化影响力。

同时,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乡村教育理论的启发,孙燕华兄妹四人决定利用寒暑假时间举办公益课堂,带领复旦大学及相关高校优秀学子为村里及周边孩子免费开课,带领他们一起学诗词、读经典、背古文、唱民歌,体验中华诗词之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根植本土 弘扬传统文化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联,道出书院文化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精髓,为后世所传颂。

“让大家感受最深的是,农村孩子对传统文学、文化教育如饥似渴,村民们也对这种公益活动大加赞赏和由衷感激,这让我们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激动与喜悦,看到未来书院发展的曙光与方向。”孙燕华介绍,枫下书院定期组织回乡过节的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学子举办联谊会,促进在外学子回乡调研与交流。

不仅如此,书院还不定期开展面向县城及周边一带初高中学生的助学讲座,帮助广大家长和学生促进沟通;设立公益图书角,面向书籍缺乏的各级区域学子开放;开设“枫下读易”专题讲座,讲授《易经》的文化思想精髓;举办暑期爱心公益班,招募村里及附近学校的中小学生来书院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我们试图通过打造书院传扬传统文化,在乡村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对于未来发展,孙燕华告诉笔者,书院将根植本土、内引外联,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在引领乡村面貌改善的同时,协助解决乡村文化资源不足的问题,推动乡村文化、艺术、教育、生态等方面发展,并拓展到县城及周边其他城市。

“只有使书院的文化影响力逐步得到提升和扩大,更好地服务民众和社会生活,书院才有可能发挥更大作用,成为助推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平台和重要手段。”

(陈和俐 陈颖 高玉丽)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