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到来了,厦大附中食堂的取餐台边,陆续有几位同学来到“匀饭处”,将碗里的饭,匀一勺到保温桶里。
“由于食堂的饭提前盛好在碗里,倘若没有设置‘匀饭处’,多食者往往要多付一份饭钱,而少食者总不免浪费小半碗。” 厦大附中高一(2)班陈雨萱告诉记者。
“厦大附中食堂开设‘匀饭处’已有一年光景。”陈雨萱说,“作为它的忠实用户,我觉得这个做法很好!‘匀饭处’的设立不仅让用餐变得个性化,更于无形中响应了节约粮食的号召,又是对师生节约意识的倡导。”
高一(1)班潘凝玥同学认为,“多匀少补”即是厦大附中食堂“匀饭处”的精髓。在统装的大小碗饭无法满足同学或老师不同需求的情况下,或把过多的饭匀进其中,如果不够吃就添补一些,这样能很好地补足了大家饭量间的差距。“哪怕每餐只有5至7斤的匀饭量,长此以往能节约下的也是一个十分可观的数字。”
据了解,“匀饭处”并非厦大附中食堂所独有。从厦大附属幼儿园到厦门大学,厦大餐饮部所属的餐厅都设立了此设施,旨在培养年轻一代的节约意识。从小做起,厉行节约。“取之有制,用之有节则裕”,小米粒积累可成大节约。在陈雨萱看来,厉行节约,不仅仅只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保障中国食品安全必须采取的行动。在全民节粮的链环中,小小的保温箱,乃至厦大食堂餐饮体系,都是如此微末的一环。“粒粒皆辛苦,当环环相扣,尘雾之微亦可补益山海,践行节约从一人、一地扩展到一国,全民节约的车轮就能一直向前转动。”陈雨萱说。(本报记者 苏水梅)